文安八卦掌

文安八卦掌

八卦掌的來源由於資料的缺乏已無從考證,一般把它歸之於清朝鹹豐年間的武術家董海川。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河北·廊坊·文安縣

文安八卦掌文安八卦掌

文化遺產名稱:文安八卦掌

遺產編號:1—12—9

遺產類別:雜技與競技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廊坊文安縣

遺產級別:省

詳細介紹

八卦掌全稱“游身八卦連環掌”,一般把它歸為內家拳的一種。

八卦掌的來源由於資料的缺乏已無從考證,一般把它歸之於清朝鹹豐年間的武術家董海川。董海川由於其圍圓而習練,開始叫轉掌,後來門人稱作八卦轉掌,最後定名為八卦掌。八卦掌主要有兩個流派:一個是以程廷華的龍爪掌為代表的程派,一個是以尹福的牛舌掌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這兩個流派有關。

主要流派

程派八卦掌——程廷華

尹派八卦掌——尹福

梁派八卦掌——梁振甫

八卦掌

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走圈)為主的拳術。也就是,以自己的一個臂長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然後沿著這個圓走圈。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內外兼修。可以強身健體,而且能夠鍛鍊攻防搏擊的技能。也有一個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條直線上打拳。傳統八卦掌經許多名師的不斷研究,以八卦為理論基礎,一圈八步八個掌勢,以單換掌為基本掌勢,套路非常靈活,並不固定,習練者的不同,套路也不相同,但是現在許多演練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這個傳統了。八卦掌注重身法的靈活性,要求練者在不斷走圈中,改變敵我之間的距離及方向,避正擊斜,伺機進攻;出手講究隨機應變,發揮掌比拳和勾靈活多變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蓋、劈、撞、搬、截、拿等。 

文安八卦掌文安八卦掌

 

八卦掌的器械

主要有:春秋刀戰身槍連環劍連環純陽劍連環蟠龍棍五行棒崑崙鏟八卦刀八卦掌的運動特點是:一走、二視、三坐、四翻。這些特點為發展身手的捷徑、靈活,特別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鍛鍊條件。八卦掌以“行樁”、“蹚泥步”內功功法為入門基礎,以擰翻走轉為基本運動形式,以掌法的變化為主要技擊手段。內外兼修,強調身心合練,身捷步靈如龍游空,擰翻走轉掌法幻變無窮。出手成招,剛柔相濟,踢打摔拿溶為一體。擰裹鑽翻,避正打斜,圍圓打點,循循相生無有窮盡。

八卦掌技法以實戰為主,同時在強身健體,卻病延年上有獨特的功效。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講究:

(一)八要:

1.三形三勢:三形即“行走如龍,動轉若猴,換勢似鷹”。三勢即“步如蹚泥,臂如擰繩,轉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腳心涵空,胸心涵空”。三合即:“意與氣合,氣上力合,力與意合”。
3.三圓三頂:三圓即“脊背要圓,兩膀抱圓,虎口張圓。”三頂即“舌頂齶,頭頂天,掌頂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氣要裹,肩要裹,兩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二)八卦掌的技法主要講究:

掌型掌法:掌型有仰掌、俯掌、豎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

掌法主要有:推託帶領,搬扣劈進。穿閃截攔,沾連粘隨。削砸劈挎,纏挑刁鑽。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步型步法: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馬步等。

步法:起落擺扣,進退跟撤,開掰插閃等等。

腿型腿法:兩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擺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齊至,暗腿為主。

身型身法:八卦掌身形似游龍,腰如軸立,身法講究擰裹鑽翻,圓活不滯,身隨步動,掌隨身變,步隨掌轉,上下協調,周身一動無有不動,擰鏇走轉似流水,上下翻動如驕龍。

(三)八卦掌的技擊原則:

以掌為法,以走為用,溶踢打摔拿為一體,循循相生無有窮盡。避正就斜,順勢順勁,虛實莫測,脫身化影。柔則棉裡藏針,沾粘隨化;剛則冷彈崩炸,迅如閃電驚雷。

八卦練功者從行步入手,內功為基,正形、通氣、懂勁、熟技、明變。以八大掌為母掌,演化出不同風格的實用掌法和套路。八卦掌的器械種類很多,尤以八卦刀最為著名。

八卦掌不但是我國著名的三大內家拳之一,在國內各地廣為流傳,而且更為國際友人所喜愛而廣為傳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