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姿態

文學姿態

所謂文學姿態,是指作家在創作中體現出的個人的文學素質,其中包括作家的寫作姿態、主題形態、形式與文體等,同時,作家具備了一種文學的姿態後,就可以以文學的姿態去面對生活。

簡介

作家曉蘇作家曉蘇
文學姿態,也稱為文學的姿態。作家曉蘇認為,文學的姿態,實際上指的是一個人身上潛在的文學性。這種文學性往往是通過一種特殊的姿態表現出來的。這種姿態特殊,指的不是作秀,不是另類,不是怪誕,也不是酸溜溜,也不是文謅謅,更不是故弄玄虛和裝腔作勢。文學的姿態是虛實相生的姿態,是物質精神雙重關懷的姿態,是現實主義理想主義相結合的姿態。這種姿態是通過純粹的文學閱讀和文學寫作培養起來的,它是裝不出來的。

如果一個人具備了一種文學的姿態,那他就有可能以文學的姿態去面對生活。具有文學的姿態的人可能有兩種生活,除了一般人所擁有的物質生活,他還可以享受一種精神生活。這樣一來,他的生活就可能是豐富的生活,就可能是多樣的生活,就可能是幸福的生活,就可能是和諧的生活,就可能是詩意的生活。所以說,文學的姿態對一個人的意義太大了。

示例

70後作家的文學姿態

作家王朔作家王朔
在寫作姿態上,他們表現為:生活高於寫作——無復依傍的“輕”;虛無的反叛;私人化與時尚化。在主題形態上,表現為對以下三個方面的傾註:平面化的當下都市生活;性;成長。

在敘事與文體上,他們多選取第一人稱限制敘事視角,敘事與獨白雜糅交替,面對當下敘事,敘事時間往往與故事時間重疊;在語言選擇上,表現出淺顯化、口語化、粗鄙化和趣味化傾向;文體形式則呈現為“零散化”、拼貼式、平面化與故事化的取向。

在主題形態上,表現為對以下三個方面的傾註:平面化的當下都市生活;性;成長。在敘事與文體上,他們多選取第一人稱限制敘事視角,敘事與獨白雜糅交替,面對當下敘事,敘事時間往往與故事時間重......

總體來看,“70年代後”作家放棄了應有的價值立場,那種消解意義而張揚欲望、反對永恆酷好當下的創作取向,有悖於文學的初衷;他們的文學天空是低矮而灰暗的,拘泥於形而下的卑微愉悅之中,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這使他們的欲望化創作在像泡沫一樣迅速升騰之後,也只能走向像泡沫一樣的碎裂。

作家王朔的文學姿態

王朔認為:調侃,是一種很重要的文學姿態,現在我終於有機會證明這一點了。歐·亨利就不必多說了,這老先生是專門幽默的,小說連起來也可拍很長的情景喜劇。《刎頸之交》相當於咱們這兒的“兩肋插刀”,都說的是男人間的一種神話,我叫“流氓假仗義”。其實你早該發現調侃的絕好對象是什麼,都是那吹得很大的東西。好小說實在是太多了,任何選本的企圖都是對整個文學成就的不敬。就拿這十篇小說當一個最低標準吧,我們後人超不過他們也就不要再寫了。

作家梁曉聲的文學姿態

2015年8月,著名作家梁曉聲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談及文學創作以及近期關注的事件。他認為,當前最難寫的、操作起來最有難度的,依然還是現實主義創作,如果他對現實的摹寫不能達到“入木三分”,便會努力追求“入木一分”,“這是一個姿態:不是作家個人的姿態,而是文學的姿態,即明知有難度,還是以最常規的做法去直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