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入侵

文化入侵

文化入侵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對它國或另一民族通過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達到的征服行為。但是,文化侵略是一個有爭議的概念。由於文化涵蓋的面極廣,有充分歷史佐證、確鑿成立的文化侵略,其範疇限於“教育”和“宗教”。在文化的其他領域,更多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並非全部是文化入侵。

基本信息

介紹

文化入侵文化入侵

侵略”,指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有目的有計畫的對它國或另一民族的征服行為。因此,文化入侵,我們可以定義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對它國或另一民族通過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達到的征服行為。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的存在也就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形式,中華文明自傳說中的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歷經三皇五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等時代的醞釀,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發達受到了當時當地的情況制約,可能現在看來很多文明的成分都已不足取,但至少這些文明歷經歲月的洗刷和磨練,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外族對中華民族的侵略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在戰爭年代,他們的侵略工具是大炮加飛機,在和平年代,他們的侵略工具則是文化。

方式

戰爭時期,一個國家強行改變另一個國家的教育方式,強制新一代學習入侵國語言文字,是文化入侵;和平時期,已開發國家壟斷髮展中國家文化市場,並改變其國民的風俗習慣,阻礙其文化傳承,這也是文化入侵。

危害

經常說,要完全侵略一個民族不僅僅是讓它的公民臣服,最重要的是文化入侵,讓這些人完全的認同自己的文化和思想,其實有思想的投降並不可怕,真正讓人心寒的是麻木而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那些中國人

他們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載體,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機會,大肆推行它的價值觀、政治理念、文化理念,這是一種“隱性”的文化侵略。而文化侵略比政治侵略、軍事侵略、經濟侵略對一個國家的傷害更為深遠。

目的

文化入侵的目的無非有兩種:一種是經濟利益,從銷售文化產品中獲取豐厚的利潤;

另一種是政治利益,推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國家的意識形態,支撐本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步驟

文化入侵是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有步驟、有計畫地改變被占領國民風俗習慣文化傳承等等來改變。

要征服一個民族,就要征服她的文化,要征服她的文化,就要征服她的人民,而要征服她的人民,最有效的就是征服她的兒童,只有從小改變孩子們的價值觀,淡化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才能使他們屈服於外族的文化,最終讓他們拋棄自己的民族,以達到入侵者的目的。

例子

二戰之前及二戰時期,日本在其中國占領區推行的文化殖民政策便屬於典型的“文化入侵”,因為日本要求中國被占領地區接受的日本文化教育並不是當時的中國人所自願接受的,而是建立在武力壓制之下被迫接受的文化;同理,日本自甲午戰爭之後一直到二戰結束之時在朝鮮半島台灣等地區實施的長達五十年的殖民文化灌輸也是典型的“文化入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