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峰亭記

[2]甲:冠,優。 [8]面:朝,面向。 [12]個:株。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數峰亭記作品年代:清代作者:戴名世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1],甲於他縣[2]。吾卜居於南山[3],距縣治二十餘里,前後左右皆平崗,逶迤回合[4],層疊無窮,而獨無大山;水則僅陂堰池塘而已[5],亦無大流。至於遠山之環繞者,或在十里外,或在二三十里外,浮嵐飛翠[6],疊立雲表。吾嘗以為看遠山更佳,則此地雖無大山,而亦未嘗不可樂也。出大門,循牆而東,有平崗,盡處土隆然而[7]。蓋屋面西南[8],而此地面西北,於是西北諸峰,盡效於襟袖之間[9]。其上有古松數十株,皆如虬龍[10],他雜樹亦頗多有。且有隙地稍低[11],余欲鑿池蓄魚種蓮,植垂柳數十株於池畔。池之東北,仍有隙地,可以種竹千個[12]。松之下築—亭,而遠山如屏,列於其前,於是名亭曰“數峰”,蓋此亭原為西北數峰而築也。計鑿池構亭種竹之費,不下數十金[13],而餘力不能也,姑預名之,以待諸異日。

作品注釋

[1]吾桐:指桐城,作者為桐城人,故稱桐城為吾桐。[2]甲:冠,優。[3]卜居:擇地而居.[4]逶迤(wēiyí威夷):綿延曲折。[5]陂(bēi卑):池塘。堰(yàn宴):人工築壩蓄水的小水塘。[6]浮嵐(1án蘭):山里浮動的霧氣。飛翠:好象在飛動的青山。[7]隆然:突起.[8]面:朝,面向。[9]“盡效”句,意謂西北諸峰,歷歷在目,有如近在懷抱之中。效:致。[10]虬(qiú)龍:傳說中有角的小龍。這裡用以形容松樹的形狀盤曲如龍。[11]隙地:空閒的土地。[12]個:株。[13]金:一兩銀子曰一金。

作品簡析

戴名世經過大半生奔波勞碌,積傭書授經所得,終於在年近五十歲時在家鄉購置了一處小小的產業,暫對得以安居著書,並享受一點山林之樂。故文中流露出閒適安詳之情,並無憤激之氣。文章以清新簡潔之筆,勾出遠山環抱的清幽之境,頗能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戴名世(1653~1713),清代文學家。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號憂庵。安徽桐城人。因家居桐城南山,後世遂稱“南山先生”,也稱為“潛虛先生”。著有《四書朱子大全》以及大量散文。同族後人戴衡蒐集整理遺文,於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編成《戴南山先生全集》14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