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歸義英雄

敦煌之歸義英雄

《敦煌之歸義英雄》堪稱“歸義軍前傳”。敦煌小卒張千一第一天上值就遭遇安史之亂的烽火,他報信及時,被大帥封常清選為貼身小校,隨軍平叛。封常清被冤殺後,張千一身藏《封常清謝死表》,改名張謙逸,潛回敦煌。吐蕃兵馬趁西部唐軍開赴中原勤王之機進占西域和河西,敦煌在獨力抵抗十一年後,被迫投降,張謙逸把洗雪恥辱的希望寄予兒子這代……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郝在今,八一電影廠文學部主任編輯,中國作協會員。主要作品:《協商建國——中國民主1949》、《中國秘密戰——中共情報保衛工作紀實》、《東方大諜》等,影視劇本《開國前夜》 、《彭真》、《密斗》等,在央視主講《秘密戰爭》、《紅色秘密》、《協商建國》系列電視講座,策劃《暗戰》、《協商共和》系列電視片,作品在中國內地及港台地區和日本出版,曾多次榮獲建黨八十周年獻禮作品、五個一工程獎、解放軍文藝獎、報告文學獎等。

圖書目錄

公元八世紀的世界分隔單立,惟有一條長長的貿易之路,將東方 和西方串聯起來。這條“絲綢之路”,不僅交流各地商貨,還傳輸多 元文化,成為全球化的開端。

擴展之路,財富之路,文化之路,世界最長的大路帶來無窮的利 益,沿線人們當然要“問鼎絲路”!

第一章 烽火狼煙/2

誰能料想,大唐盛世,漢武帝以來中國第二次國運高峰,突然爆 發安史之亂。敦煌最先看到警號的人,就是張議潮的父親張千一……

第二章 千佛看好之地/14

想控制絲綢之路,必先占領敦煌。唐代的敦煌是絲綢之路的交通樞 紐、軍事重鎮、商業中心。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那時正在建議中。

第三章 一群羊/27

戰爭,也是人群素質的較量。胡人復國,安祿山猛攻如狼;漢地 文弱,中原渙散如羊。

第四章 世界第一城/37

世界第一的地位,往往帶來世界第一的傲慢;世界第一的傲慢, 必然帶來世界第一的失誤。英明大帝李隆基,犯錯誤的魄力也大。

第五章 大將之死/48

一個人的命運,有時會預示一個國家的命運。一個人的命運,還會改變別人的命運而再次影響歷史。封常清的冤死,導致大唐首都長安的陷落,也徹底改變了張千一的性格。

第六章 青玉/56

世界首強突然遭遇重挫,這是歷史創作的戲劇高潮。公元755年,中國有個“安史之亂”。

第七章 乞丐皇帝/61

最高統帥的錯誤、國家首都的喪失,往往會動搖全國的抵抗意志。偏遠的敦煌卻有自己的傳統,地方自保。

第八章 夢遊西域/68

中國的新疆地區,漢唐時叫做西域。險峻的周邊地理環境,使西域形成相對獨立的板塊。鄰邊大國虎視眈眈,西域人面臨認同選擇。

第九章 離天最近/80

絲綢之路的巨大利益,引起沿線各方的覬覦。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國高屋建瓴,製得先機。

第十章 草原獵隼/89

戰爭不會豁免任何人,無論貴賤,無論男女。大唐公主走上兇險的和親之路,幸遇回紇王子。

第十一章 聯軍大會戰/97

團結就是勝利,多方聯軍擊退叛軍。錯誤也能重犯,四千人御宴得罪盟友。

第十二章 排“安”/106

每逢動亂就排斥少數族群,至今仍是一大人性弊端。就在舉國排胡的浪潮中,中國誕生了一個胡人血統的大詩人白居易。

第十三章 公主殉葬/112

人世難免爭奪,只是方式不同。禮儀之邦講究繁文縟節,生龍活虎的草原民族卻了無顧忌。回紇新可汗娶到繼母,吐蕃新贊普大膽拓張。

第十四章 誰的面子大/117

文化心理,也能影響政治關係。疑心散人心,太子李适逼反己方大將;人心換人心,郭子儀贏得各族軍人敬仰。

第十五章 兄弟萬歲/124

一句萬歲,寄寓倫常大理。皇帝能萬歲,各族兄弟也能萬歲。

第十六章 活諸葛縱論三分/129

縱橫捭闔的三國故事,為後人處理內政外交提供無盡智慧。公元八世紀,中華大地又現三分,大唐、吐蕃、回紇。

第十七章 大漠孤忠/135

深陷異邦圍困的飛地,危如怒海孤舟。大漠孤城,敦煌人面臨殘酷的情感考驗。

第十八章 三個小和尚/143

地緣政治造就熱點地帶,爭奪焦點形成恐怖平衡。河西避難人群聚集敦煌,有流民,有間諜,還有個猴僧“悟空”。

第十九章 兵變/151

國政變革,檢驗領袖能力。唐德宗施行“兩稅法”,實現中國稅制的歷史性變革;改變聯合友邦抗擊入侵的方針,引發災難性朱批兵變。

第二十章 婚姻政治/159

政治是交易,婚姻未必不是交易。三國丞相縱橫捭闔,敦煌女兒在男人間周旋。

第二十一章 野馬殺青/165

失去社會秩序的7昆亂時代,人類將退回動物的生存法則,你死我活,強勝弱汰。面對敵人的殺戮,敦煌人自己先殺了起來……

第二十二章 忠貞還是背叛/172

道德和生存,誰的價值更高?二十年隔絕,十年圍困,三一卜年孤立無援的敦煌,出路何在?

第二十三章 開城投降/179

交出榮譽換取生命,沒有尊嚴的日子實在難過。異族兄弟的友誼經受嚴峻考驗,藏獒和哈巴狗的趣事耐人尋味。

第二十四章 左右為難/188

服裝和髮式不僅是生活習慣,而且蘊含文化認同。不僅清代有剃髮之爭,唐代的敦煌人也困擾於此。

第二十五章 跨族婚/192

改朝換代只能變更上層統治集團,婚姻制度的變更卻能影響基層民眾的家庭生活。公主自願和親,大都督面對拉郎配。

第二十六章 困守絕境/201

沒有祖國,就沒有男人和女人的立足之地。孤立無援的郭昕退避恐怖峽谷,驕傲的鹹安公主多次改嫁。

第二十七章 苦役行吟/209

最強盛的國家也會走向衰亡,最博大的文明也會面對壓制。敦煌人說話寫字都受限制,難以維繫文化傳統。

第二十八章 高僧卜高原/214

政治統領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宗教也能彌補政治的缺失,潤物無聲。贊普赤松德贊恭請外來高僧弘法藏地,逐漸消弭了西部的殺氣。

第二十九章 冤冤相報/222

人類生存,除了衣食之需,還有心理底線,這根敏感的神經叫做“氣節”。汜國忠仗義守節不惜報復殺人,張謙逸忍辱偷生蒙上漢奸罵名。

第三十章 亡國留種/230

公元八世紀走到盡頭,絲綢之路的東西兩端都有戰亂。東方亞洲,大唐仍糾纏於削除地方割據的內戰。地中海沿岸,阿拔斯王朝和拜占庭帝國反覆爭戰。西歐平原,查理曼大帝四外擴張,教皇被貴族逐出羅馬。

世代交替,萬物更生,絲綢之路也在期盼復通。從大國子民淪為亡國奴的張謙逸一代逐漸逝去,大英雄張議潮即將出場……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