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制度

教學反思制度

教學反思制度,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指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後要對課上的內容、學生情況、教學進度等相關信息進行思考,找出不足點來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反思制度

普興中學教師教學反思制度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都需要相應的變革,變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其實踐活動的反思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構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教師的自我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研究方法不同於傳統教育研究中的經驗總結法,它是貫穿於整個教學生活的行為,反思切入點的多樣性使得反思活動本身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反思

凡是對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過的教育教學現象所進行的一番認真思考。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反思之後用自己的觀點、看法,評價用於自己的實踐教學就是改進教學的行動。一邊教學一邊反思,教學與反思研究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風格。

二、教師要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一種內省活動,也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要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畫,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1、要有自我監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觀察、判斷、評價和設計的能力。要求有教學效能感。對教師自身教學效果的認識,評價進而產生的價值感、自我滿足感,自我信賴感。要求有職業意識。
2、要有教學監控能力。在教學活動內容中,教師每人要求寫有效的教學計畫,即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之前。明確教學課程內容、學生興趣和需要,學生髮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預測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的教學效果。
3、要有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在課堂上密切關注所有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應付課堂上的偶發事件。
4、教學中,師生言語互相溝通,教師要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
5、教師對學生的提問、回答、作業、交流、操作等學習行為進行及時評價,或指導學習主體或同伴對學習行為進行評價。
6、教學反思。課上完後,對自己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把它記錄下來。

三、 教師要寫教學反思

反思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當中,而不是某一個階段的特殊任務。所以要求每一堂課後寫一寫簡短的篇反思。至少每學期寫10篇,兩篇上交學校存檔。一篇反思經驗總結交教導處。
普興中學
2006年3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