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指"天資聰明卻好學習,並且不以向別人請教他們認為很低端、很簡單的問題為恥"這種難能可貴的學習精神。 敏而好學沒有人理解錯,但不恥下問很多人理解錯了。不恥下問語出《論語》。意思為哪怕是很低端的問題也會主動向人請教,也不感到羞恥。恥:以……為恥。問:請教。指人好學。下,字在此處應該是指的是問題的屬性為"下",而不是請教的人為"下"。孔子主張禮,如果這個成語的解釋把"下"字作為被請教人的屬性,則會先無禮於人,與他所主張的思想不符。--摘自百度百科《不恥下問》

基本內容

發音

mǐn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

敏:勤勉;好:喜好。

出處

《論語·公冶長第一十五》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不恥下問

基本解釋

注釋:恥:羞恥,恥辱。

出處 :《論語·公冶長》: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解釋:

“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學,位高者多恥下問。故諡法有以‘勤學好問’為文者,蓋亦人所難也。孔圉得謚為文,以此而已。”

(釋義:天性聰敏的人大多不愛學習,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問為恥。因此諡法中將”勤學好問“謚為文,這大概就是人們的困難之處吧。孔圉能夠謚為文,也就是因為這樣而已。)

用法 :動賓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虛心求教

反義詞 :好為人師、驕傲自滿

示 例 :真正的大學問家,在學術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認知,有時甚至不恥下問,全方位的汲取營養。

演變 :現常指”聰明且好學習,不恥於向不如自己的人來問。“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解釋。

成語來由

儘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於初妻之娣,文子怒,將攻之。訪於仲尼,仲尼不對,命駕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遺室孔姞”

,但是仍然被謚為”文“(在諡法中極高的諡號),這不免讓子貢感到疑惑。而孔子對錯分明,不否定他的難能可貴的優點,告訴子貢他的謚的來由——雖然他聰敏而地位高,卻不恥於下問,這是常人所不及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