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視域的刑法思考

政治視域的刑法思考

一、內國刑法中“政治犯罪”的思考 二、國際刑法中“政治犯罪”的思考 二、刑事民主立法中專家的參與

圖書信息

作 者: 劉樹德
叢 書 名:

政治視域的刑法思考政治視域的刑法思考
出 版 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104071出版時間:2007-10-01版 次:1頁 數:307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刑法

內容簡介

“政治視域”由“政治”和“視域”兩詞組成。理解政治視域的刑法思考,關鍵在於對“政冶”的框定。在我國,“政治”一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相當寬泛而意義相對模糊的術語。此處“政治視域”巾的“政冶”,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一些刑法問題進行政治視角的分析,例如刑法類型的政治分析,刑民立法的政治性論爭等;二是對刑法中一些與政治有關的問題進行分析,例如政治犯(罪),剝奪政治權利的革新,“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罪”的設定等;三是對一些刑法問題進行權力分析,例如刑事立法權的運行,刑事法律解釋權力的配置,附屬刑法立法權力不同語境的追問等。通過此種跨學科的“政治視域”研究,意在促發圍人對“政治”的適度關注。

作者簡介

劉樹德,又名邵新、辛劭。男,1970年10月生,湖南省新邵縣人。1990~2000年於中國人民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1年9月~2003年6月進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工作。2000年7月至今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刑二庭、研究室工作,2004年1月~2005年6月被借調至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1994年通過律師資格考試;1996年通過註冊會計師資格考試;2003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2002年被聘為湖南大學副教授;2004年被聘為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2006年被聘為廣州大學教授。曾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中外法學》、《法律科學》、《現代法學》、《法學評論》、《當代大學》、《刑事法評論》等刊物發表論文近40篇;出版學術專著《憲政維度的刑法新思考》、《罪狀建構論》、《空白罪狀》、《綁架罪案解》、《牽連犯辨正》等10餘部;合著《保險法規監管》(孫運英等)、《在大案要案的背後》(苗有水)等30餘部。
·查看全部>>

目錄

第一章 刑法類型的政治分析
一、憲政刑法與非憲政刑法
二、法治刑法與非法治刑法
三、自由刑法與威權刑法
第二章 關於政治犯罪的思考
一、內國刑法中“政治犯罪”的思考
二、國際刑法中“政治犯罪”的思考
第三章 刑民立法的兩次政治性論爭--以雙方所持憲法理據為中心
一、1990年圍繞應否修改反革命罪的論爭
二、“物權法(草案)”是否違憲的爭論
三、兩次論爭的若干比較思考
第四章 附屬刑法立法權力不同語境的追問
一、附屬刑法的表現形式
二、附屬刑法的規定方式
三、附屬刑法的兩個解釋學問題
第五章 刑罰權迷思還是立法權慣性--關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思考
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立法概覽
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功能定位
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規範解釋
第六章 晚近刑事立法權力運行的若干思考
一、刑事立法權力物化新形態
二、刑事立法權力裁決性的凸顯
三、刑事立法權力運行的適度與理性
第七章 刑法立法解釋權力的配置及運行思考
一、現行法律解釋權力配置若干問題的思考
二、立法解釋及刑法立法解釋學理界定若干問題的思考
三、刑法立法解釋權力運行若干問題的思考
第八章刑事民主立法中專家參與的文本實證分析
一、“民主集中制”的一般性理解
二、刑事民主立法中專家的參與
第九章 “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罪”類罪設定的反思
一、“民主權利”是“about”還是“of”關係
二、“民主權利”是憲法學概念還是刑法學概念
三、“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罪”是保留、並存還是更名、分立
第十章 “剝奪政治權利”的憲法解釋及去政治化改造
一、作為限權條件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憲法解釋
二、作為刑種的“剝奪政治權利”去政治化改造184
第十一章 合理界分立法事權和司法事權--晚近司法解釋“出罪”與“升格”現象的評析
一、罪狀要件設定與檔次劃分是立法事權
二、具體罪名法定從重情節的規定是立法事權
三、《刑法》第13條“但書”的出罪機能發揮是司法事權
第十二章 刑法若干政治類語詞疏議
一、“國家工作人員”疏議
二、“恐怖主義(犯罪)”疏議
三、“黑社會性質組織”疏議
第十三章 司法民主、司法為民及司法改革的關聯思考--一位參與司法改革實踐的刑法學人的理論初探
一、“司法民主”範疇的界定與確立
二、司法為民及司法民主的關聯思考
三、司法民主的具體形態
四、司法民主理念對司法改革的影響
術語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