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簋

攸簋

簋(gui 音鬼)是老三代比較常見的祭祀用器。西周攸簋是典型的三足簋,名攸簋,於1973年北京琉璃河53號墓出土。器型為圈鈕蓋,侈口鼓腹,獸首耳下方有象獸形珥;在器蓋、腹均飾兩面相對的大鳥紋,口沿下和圈足飾龍紋;圈足下三立虎形足,上端有獸頭,下有象鼻狀垂珥。在器、蓋內有同銘文3行16字併合文。該器現藏於首都博物館。

簋(gui 音鬼)是老三代比較常見的祭祀用器。
這是一件典型的三足簋,名攸簋,於1973年北京琉璃河53號墓出土。
通高28.5厘米,口徑20.3厘米。器型為圈鈕蓋,侈口鼓腹,獸首耳下方有象獸形珥;
在器蓋、腹均飾兩面相對的大鳥紋,口沿下和圈足飾龍紋;圈足下三立虎形足,
上端有獸頭,下有象鼻狀垂珥。在器、蓋內有同銘文3行16字併合文1。
為西周早期器皿。該器現藏於首都博物館藏。
三足簋的特點是:在圈足簋的原型上再加上三足,
目的是為了抬高器身使其圈足懸空,更便於使用。西周早期比較流行四足簋,然後慢慢過度到三足,在西周中晚期定型,同時還配有雙耳,完全是按照鼎型器的耳足配置形式而製作的。

銘文

【銘文】侯賞攸貝三朋,
攸用作父戊寶尊彝,啟作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