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破浣溪沙

攤破浣溪沙

攤破浣溪沙是一個詞牌名,許多詩人曾用它寫詩。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不過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韻於結句而已。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代表作有李璟詞《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等。

基本信息

名稱

攤破浣溪沙

相關信息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攤破浣溪沙》
【內容】:

1

揉破黃金萬點輕,
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度精神如彥輔,
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結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
卻無情。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稱,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辭海》1989年版)
【注釋】:
輕:四印齋本《漱玉詞》作“明”
彥輔:即東晉•樂廣,字彥輔。
大:四印齋本《漱玉詞》作“太”
梅蕊:指梅花的花蕊。
丁香千結:南唐•李煜《攤破浣沙》:“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毛文錫《更漏子》:“庭下丁香千結”。
苦粗生:苦,這裡指厭苦,嫌。生,形容詞後之詞尾,傳指李白嘲杜甫云:“借問別來太瘦生
【賞析】:
此詞是詠桂花的。讚美桂花金黃的色澤,輕而小的花朵,層層的碧葉,沁人心脾的芳香。金花玉葉,黃綠輝映,旖旎動人。他平和淡泊,不與群芳爭艷。作者通過對桂花形象的描寫,讚揚了桂花的精神、風度、氣質、品格,藉以稱頌如同彥輔一樣的人,表現了作者喜愛“鮮明“的審美觀。
病起蕭蕭兩鬢華,
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
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
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
木犀花。
【注釋】: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開淡黃色花,果實種子可入藥,性溫辛,能去寒濕。
熟水:宋時的一種飲料。
分茶:宋•楊萬里《談庵座上觀顯上人分茶》詩:“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是宋人加工茶水的一種方式。
書:《歷代詩餘》作:“篇”
木犀花:即桂花。
【賞析】:
此詞的寫作時代,當在作者晚年患病將愈之時。作者擷取家庭生活中的事物來寫,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擬人手法、對偶句的運用,在表達上都起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攤破浣溪沙--李璟

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
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
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無限恨,
倚闌乾。

【作者簡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昇的長子公元943年嗣位稱帝,年號保大,後因受到後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廟號元宗。好讀書,多才藝。“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已等飲宴賦詩,於是適用於歌筵舞榭的詞,便在南唐獲得了發展的機會。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存詞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詞》收四首,《草堂詩餘》收一首。

【注釋】
①菡萏:荷花的別名。
②韶光:美好的時光。
③夢回:夢醒。 雞塞:即雞鹿塞,漢時邊塞名,故址在今內蒙古。這裡泛指邊塞。
④吹徹:吹到最後一曲。徹,大曲中的最後一遍。
【評解】
這首詞,寫一個女子的悲秋念遠之情,充滿了感傷和哀怨,從而反映了封建時代夫
妻遠離給婦女帶來的痛苦。全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寫悲秋,後寫念遠。構思新穎,
自然貼切。那銷歇的馨香、摧敗的殘葉,那綠池的西風愁波、美人憔悴自傷,經此氣息的薰染,遂相綰而上臻於悽美絕倫之境界--一聲"不堪看"的輕嘆,竟化作群芳蕪穢、美人遲暮的千古同嘆。過片字句更精美至絕,意象更淒迷朦朧。此首與上首一詠春恨、一詠秋怨,而格調亦一清空,一沉鬱。才人才情,真無限量,宜後之才人如蘇東坡、王國維輩,折服推賞無已。體現了南唐詞壇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解析】開端“菡萏香銷翠葉殘”一句,所用的名詞及述語,便已經傳達出了一種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稱“蓮花”,後兩者較為淺近通俗,而“菡萏”則別有一種莊嚴珍貴之感。“翠葉”即“荷葉”而“翠”字又傳達了一種情感上的珍美。然後於“菡萏”之下,綴以“香銷”二字,又於“翠葉”之下,綴一“殘”字,則詩人雖未明白敘寫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對如此珍貴芬芳生命的消逝摧傷的哀感,便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次句繼之用“西風愁起綠波間”,便是寫珍美的生命在充滿蕭瑟悲傷的環境中重現。“西風”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蕭殺淒清,其下又接“愁起綠波間”,便造成多種不同的聯想和效果:一則就人而言,滿眼風波,使人想見其一片動盪淒涼的景象;再則就花而言,“綠波”原為其託身之所在,而今則綠波風起,當然便更有一種驚心的悲感和惶懼,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是愁隨風起,也是風起之堪愁。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韶華”一般指“春光”,伸引為青春歲月。這裡的“韶光”後緊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時節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間年華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無限深重的悲慨。

此詞前半闋從“菡萏香銷”的眼前景物敘寫下來,層層引發,直寫到所有的景物時光與年華同此凋傷憔悴的下場,並與“韶光”“不堪看”做結,呼應了開端的“菡萏香銷”“西風愁起”的景色。

詞的下半闋, 過片兩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是對前闋的呼應。前半闋景中雖也有人,但基本上卻是以景物之感發為主;下半闋則是寫已被景物所感發以後的人之情意。“雞塞”者,雞鹿塞的簡稱,原句出自《漢書·匈奴傳下》:“又發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因此後人多用“雞塞”以代指邊塞遠戍之地。全句寄託著思婦之情,因而才有著“細雨夢回”的情意。

“小樓吹徹玉笙寒”中“小樓”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徹”之深情,方能體會到“細雨夢回”“小樓吹徹”之苦想與深悲。這一種意境,一直到“多少淚珠何限恨”,方將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極為質直的敘述一瀉而出,正好像引滿的弓箭,一舉中的。然而一發之後,卻又戛然而止,把文筆一推,不復再作情語,而只以“倚欄乾”三字做了結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淚”與“恨”也都更有了一種悠遠含蘊的餘味。

【集評】
王國維《人間詞話》: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不僅十分貼切地描繪了深秋的景色,也含蓄地表達出人物
的心情,具有情景相生的藝術效果。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荊公嘗問山谷曰:“江南詞何者最好?”山谷以
“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對。荊公曰:未若“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為妙。
馮延已對中主語,極推重“小樓”七字,謂勝於己作。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南唐中宗《出花子》云:“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沉之至,郁之至,悽然欲絕。後主雖善言情,辛不能出其右之。
王闓運《湘綺樓詞選》:選聲配色,恰是詞語。
黃蓼園《蓼園詞選》:按“細雨夢回”二句,意興清幽,自系名句。
結尾“倚闌乾”三字,亦有說不盡之意。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
依前春恨鎖重樓。
風裡落花誰是主,
思悠悠。

青鳥不傳雲外信,
丁香空結雨中愁。
回首綠波三楚暮,
接天流。

【注釋】:
①真珠:即珠簾。
②青鳥: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訊息給武帝。這裡指帶信的人。 雲外,指遙遠的地方。
③丁香結·丁香的花蕾。此外詩人用以象徵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東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裡用《漢書·高帝紀》註: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評解】
這首詞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作者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有人認為這首詞非一般的對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小詞寄託其彷徨無措的心情。李璟的詞,已擺脫雕飾的習氣,沒有晦澀之病。辭語雅潔,感慨深沉。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

“手卷真珠上玉鉤”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後人妄改,非所謂知音。”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捲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後,依舊春愁浩蕩。可見,“鎖”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慾銷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並不是抽象的,“風裡落花誰是主”,風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那么,何處是歸宿呢?在這裡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結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青鳥是古代傳說中傳遞信息的信使。青鳥不傳信,於是有“丁香空結雨中愁”的嘆息。丁香結是愁思的傳統意象。李商隱《代贈》詩云:“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至此,詞的感情已經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春恨綿綿;風裡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則徒然的嚮往已經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局。

最後以景語作結:“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著愁思的深廣。

“接天流”三個字讓人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脈相承的。

另外,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於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

【集評】
王方俊《唐宋詞賞析》:全詞情景融為一體,氣象雄偉,意境深沉委婉,留有餘韻,可稱詞中之神品,不為過譽。
漫叟詩話》:李璟有曲雲“手卷真珠上玉鉤”,或改為“珠簾”,非所謂遇知音者。
《詩話總龜》:《翰苑名談》雲李璟“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思清句雅可愛。
黃蓼園《蓼園詞選》:清和宛轉,詞旨秀穎。
《南唐二主詞輯述評》引《翰苑名談》云:清雅可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