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鱷龜屬

屬名:Chelydra其下有一個種,擬鱷龜,也就是小鱷龜(Chelydra serpentina)。小鱷龜一名出現在我國是近十餘年的事,主要是相對於大鱷龜的大字附會而來,是平民百性對該物種的俗稱,與此類似的稱謂還有平板鱷龜,也是對比大鱷龜背甲上的峰狀隆起而來。在此之前,即龜類寵物在我國興起之前,我國的經典學術著作中常按英文名稱稱為“齧龜”,或按拉丁名譯稱“蛇鱷龜”。此外,尚有隨台港地區圖鑑而傳來的名稱“磕頭龜”。

簡介

小鱷龜一名出現在我國是近十餘年的事,主要是相對於大鱷龜的大字附會而來,是平民百性對該物種的俗稱,而在它的原產地,北美,人們並不把它稱作鱷龜,倒是我們稱作大鱷龜的種被叫作 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而Alligator是短吻鱷的意思,大鱷龜的英文名是在小鱷龜英文名前加了修飾性的短吻鱷而來的。而我國相反,由於其尾背的大型脊鱗,凶暴的性情,人們更原稱“齧龜”為鱷龜,而體型巨大的種就稱為大鱷龜了。
如果翻閱較早期的龜類專著,鱷龜類與平胸龜(鷹嘴)被劃分在一個科中,早期的學者從外形的類似上劃分了歸屬。而事實上,這些相似也只是大致的相似,如鉤嘴和長尾,細節上的相似性並不高,甚至於不能完全用趨同近化來解釋。鱷龜類從親緣關係和演化發展上都更接近於動胸龜與麝龜類,可以看作是動胸龜大家族中特化出來的一支。而平胸龜與淡水龜類(黃吼,花龜,巴西)有關係,是這類龜演化早期分離出去的旁支。如果你對比鱷龜與動胸龜(蛋龜)類,就會發現它們許多相同之處。第一,它們背甲都具三條棱,這在潛頸龜鱉類中,除了這一族群,就只有潮龜科(亞科)的成員還具有此特徵;第二,它們的緣盾都相對細小;第三,它們的腹甲盾片都發育不完全(動胸龜類例外),數量也在縮減,最多的動胸龜類從標準的十二枚腹盾減為十一枚(吼盾聯合為一),最少的麝龜僅八到九枚,鱷龜只多一枚;第四,甲橋(腹甲與背甲連線的部分)特別,不似其它龜類那樣,其構成僅有腹盾參與,也不將兩枚下緣盾隔離,而其它龜類的甲橋由胸盾與腹盾共同構成,潛頸龜類還將兩枚下緣盾隔離為腋盾與胯盾,直接與緣盾下方連線。第五,脖頸多疣棘,下頦有一對以上的觸鬚,這是較原始的側頸龜類才有的特徵,而在先進的淡水兩科和陸龜科中是沒有的,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一族群的原始性。如果黃色動胸龜,窄橋等有個長尾,是不是與小鱷有那么點象。
小鱷龜的分布較廣,北起加拿大,經美國東部,中美洲,到南美北部,這么大的跨度,自然會有變異分化,目前存在四個公認的亞種,外觀上略有不同。有個規律,即南北兩側分布的外貌相似,中部的兩亞種相似。下面分別介紹一下,所述特徵是抽象出的標準,在現實中,因年齡,個體差異,突變等因素,某一個體不見得完全符合此標準,因此,請不要刻板的套用。

小鱷龜有四個亞種

種名 亞種名 英文名 中文名
serpentina osceola Chelydra serpentina osceola 佛州擬鱷龜
serpentina rossignonii Chelydra serpentina rossignoni 中美擬鱷龜
serpentina acutirostris Chelydra serpentina acutirostris 南美擬鱷龜
serpentina serpentina Common snapping turtle 北美擬鱷龜

物種分類

鱷龜隸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爬行綱(Reptilia)、龜鱉亞綱(Chelonia)、龜鱉目(Testudormes)、曲頸龜亞目(Cryptodira)、鱷龜科(Chelydridae)。 大鱷龜學名﹕Macroclemys temmincki,英文名﹕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小鱷龜學名﹕Chelydra Serpentina sap. ,英文名﹕Common Snapping Turtle,小鱷龜4個亞種分別是﹕1)Chelydra acutirostris南美擬鱷龜,又稱假鱷龜;2)Chelydra osceola佛州擬鱷龜,它能增長到17英寸、體重45磅;3)Chelydra rossignonii中美擬鱷龜,又稱齧龜;4)Chelydra serpentina北美擬鱷龜,又稱磕頭龜。 擬鱷龜在亞洲也算是外來入侵物種。特別是國內現在正大力發展食用小鱷龜的人工飼養,已有不少從人工飼養場逃逸出來的個體流到野外。所以大家一定要像抵制巴西放生那樣抵制擬鱷龜的放生。雖然規模還沒有巴西這么嚴重,但同樣是需要引起關注的。在不久的將來小鱷龜將成為第二代危險中國生態環境的“巴西”,且這種“巴西”的個體大的程度足以對人造成傷害。 成體擬鱷龜性情暴躁,能主動攻擊人,幼體較溫順。當有人或物在龜的前方走動、晃動時,龜先將頭縮人殼內,等待適時機會,突然伸出頭欲咬,然後又將頭縮人殼內,如此反覆數次。擬鱷龜的腹甲較小,僅有背甲一半大。爬行時四肢將自身撐起,跨步距離大,速度快。擬鱷龜的潛逃能力較強,前腿攀物,依靠兩後腿和尾,龜能直立,能爬樹、粗糙的牆面和水泥面。因此要注意防止龜逃走,容器的高度應是龜的身體全長(頭到尾的距離)的2~3倍。水質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由於容器較小,水面不開闊,龜排出的糞便及殘餌均在水中,水質易污染。長時間飼養極易造成龜患病,如腸胃炎、皮膚病等。在容器內飼養擬鱷龜要經常換水,洗刷容器,定期消毒。換水前,先檢查自來水的水質,若水的刺激味較濃表明水中含氯較高,不宜使用。擬鱷龜有廝咬現象,小空間內不宜群養。

外形特徵

小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觸鬚僅有少量,背甲棕黃色或黑褐色,有3條縱行棱脊,肋盾略隆起,隨著時間推移棱脊逐漸磨耗。腹甲灰白色,無上緣盾,尾略短,最顯著的特徵是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又稱尾棘。

雌雄區別

雌性的背甲呈方形,尾基部較細,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近,雄性的背甲呈長方形,尾基部粗而長,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遠。除上述特徵外,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內或與尾部第一硬棘平齊的為雌性,而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外的為雄性。 雄性體形較大,長尾,長度是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外;雌性反之,短尾,長度小於腹甲長度的86%,且泄殖孔位於背甲邊緣之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