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龜

鄂龜

鄂龜介紹拉丁文學名:Macroclemys temminckii 英文名:Alligator Snapper   別名:鱷魚龜、大鱷魚龜   科屬分類:爬行綱、龜目、鱷龜科   體長: 背甲38-66公分   適溫:攝氏22-30度   隨著早期電影《忍者神龜》的熱映,烏龜受到了大家空前的關注,當然現實中是不可能看到一隻烏龜從你身邊走過這樣令人驚愕的事情,但在大自然界有一些龜類動物卻長得十分的稀奇,雙頭的、連體的等等,下面就看看這些奇特的小烏龜。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龜板有消腫作用,適合癌腫引起的陰虛、血虛體症。龜血、龜頭也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鱷龜原產北美洲和中美洲,又叫小鱷魚龜,近年引入中國進行人工飼養獲得成功,以其體壯多肉而聞名於世,故又叫肉龜,是龜類中的珍稀極品,具有出肉率高、營養豐富、生長速度快、經濟價值高等特點。其出肉率居龜類之首,達85%~89%,是一般龜的2倍,鱷龜年平均增重550g~1100g,是一般龜的數倍。鱷龜肉細膩香酥鮮美且無異味,滋補作用十分明顯,可通任脈助陽道、補陰血、益精氣,凡久病後精血虧虛、疲勞乏力、久癱痿弱、虛癆咳嗽均有顯效,也特別適合產後進補、貧血失眠和腦力衰退者食用。

基本簡介

所屬科目鱷 龜隸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爬行綱(Reptilia)、龜鱉亞綱(Chelonia)、龜鱉目(Testudormes)、曲頸龜亞目(Cryptodira)、鱷龜科(Chelydridae)、鱷龜屬(Schweigger)。大鱷龜學名﹕Macroclemys temmincki,英文名﹕Alligator Snapping Turtle;小鱷龜學名﹕Chelydra Serpentina sap. ,英文名﹕Common Snapping Turtle, 小鱷龜品種小鱷龜4個亞種分別是﹕1)Chelydra acutirostris南美擬鱷龜,又稱假鱷龜;2)Chelydra osceola佛州擬鱷龜,它能增長到17英寸、體重45磅;3)Chelydra rossignonii中美擬鱷龜,又稱齧龜;4)Chelydra serpentina北美擬鱷龜,又稱磕頭龜。 齧龜鱷龜科(Chelydridae)的兩種可食淡水龜,因其噬咬方式而獲此名。見於北美洲和中美洲,以體大具好鬥性而著稱。棕黃至黑色,背甲粗糙,腹甲小呈十字形,尾長,頭大,下齶呈鉤狀。每次產卵20~40枚。出殼的小龜甲長約2.5~4公分(1~1.5吋),肉可食。 普通鱷龜Chelydra serpentina, 亦稱擬鱷龜。廣布加拿大至中美洲。特徵為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背甲平均長20~30公分(8~12吋),體重4.5~16公斤(10~35磅)。幼龜背甲上有3條縱行稜脊,隨著時間的推移稜脊逐漸磨耗。隱棲於淺溪的泥灘中。雜食性。平時在水中不好鬥,而在陸上卻能猛衝猛咬。 大鱷龜(Macrochelys temmincki)為美國最大的淡水龜,產於美國南部和中部地區。不好動,背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甲長約40~70公分(16~28吋),體重約18~70公斤(40~155磅),曾有約100公斤(200磅)的紀錄。口腔底部有一蠕蟲樣的附器,常靜伏水中,張著嘴,藉附器誘食附近魚類。亦食植物。鱷龜的化石曾在歐洲和北美洲的中新世沉積物中發現。大鱷龜體大,背甲長達約31英寸,體重可達200磅。外觀奇特,由於過度捕捉和販賣,目前正瀕臨滅絕。世界野生生物聯盟報告顯示:在瀕於絕種的世界珍稀生物排名中,大鱷龜名列第六位(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一、黑犀牛,二、大熊貓,三、東南亞虎,四、大鱷魚,五、金璽草,六、大鱷龜,七、玳瑁海龜,八、大葉桃花心木,九、綠頰鸚鵡,十、馬可鯊)。北美大鱷龜早已成為世界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紅皮書名錄中的重要成員之一。 真鱷龜又叫大鱷龜、鱷甲龜、鱷魚咬龜,它僅產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鱷龜之一。 它保持了原始龜的特徵,嘴巴、背甲盾片、紅舌都很奇特。嘴巴前端的上下頜呈鉤狀,似老鷹嘴一般,鋒利無比,可咬斷人的手指。背甲盾片呈棕褐色, 13塊盾片就像13座小山連綿起伏,呈縱橫3行排列,背甲的邊緣有許多像鋸齒狀的突起,眼睛長在口的兩側,小而有神,頭和頸上有許多肉突。它的舌上長有一個鮮紅色且分叉的蠕蟲狀的肉突,通過中間的圓形肌肉與舌頭相連。 兩端能夠自由伸縮活動。它的尾巴又細又長堅硬得像鋼鞭一般,與其它龜不同的是它的頭和腳不能縮入殼內。 介紹 鱷龜長相酷似鱷魚,集龜和鱷魚於一體,故稱鱷龜。其頭部較粗大,不能完全縮入殼內,脖短而粗壯,領背長有褐色肉刺,眼細小,嘴巴上下頜較小,吻尖,尾巴尖而長,兩邊具棱,棱上長有肉突刺,尾背前邊三分之二處有一條鱗皮狀隆起棱背,並呈鋸齒口狀,背殼很薄,上皮以棕褐色為主,偶爾棕黃色,背部具有三條模糊棱,並有放射狀斑紋,後緣呈齒狀,腹部白色,偶有小黑斑點,幼時黑色,四肢粗壯,肌肉發達,爪子尖而有力,善於爬行。 大小鱷龜區別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1.頭部,大鱷的頭比較尖,小鱷龜的頭比較圓。大鱷龜上頜似鷹嘴狀,鉤大,小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大鱷龜能扭頭突然襲擊其它動物,小鱷龜能連同身體扭頭轉向尋找攻擊目標,甚至追咬。 2.嘴部,大鱷龜的嘴部比小鱷龜的要長,舌頭為紅色的結構,口腔底部有一蠕蟲樣的附器,常靜伏水中,張著嘴,借附器誘食附近魚類,小鱷龜則沒有這些特徵。 3. 背甲,大鱷龜的背甲甲峰很明顯,而小鱷龜的甲峰則不明顯,近乎平背,背甲看起來比較圓。大鱷龜的背甲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棱脊,褐色,每塊盾片均有突起物,腹甲棕色,具上緣盾,小鱷龜的背甲棕黃色或黑褐色,有3條縱行棱脊,肋盾略隆起,隨著時間推移棱脊逐漸磨耗。 4.腹部,大鱷龜的腹部有無數觸鬚,小鱷龜的的腹部僅有少量觸鬚,腹甲灰白色,無上緣盾。 5.尾部,大鱷龜的尾較長,小鱷龜的尾較短,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又稱尾棘。 6.生長速度,大鱷龜小時候生長緩慢,當生長到250克以後,生長速度加快,在人工控溫條件下,從250克到2500克只要1年的時間,在自然界出現最大的個體達100千克以上。小鱷龜在50克以下生長緩慢,從7g長到50g需要80天左右,在控溫條件下,50克左右的小鱷龜長到2500克或7克左右的稚龜平均長到1500克僅需1年。在自然狀態下,小鱷龜個體能長到23千克以上。大鱷龜和小鱷龜生長速度的差異主要是習性不同造成的,大鱷龜性情懶惰,不善於主動攝食,靠酷似蚯蚓的“舌頭”引誘小魚“上鉤”,小鱷龜能主動攝食,生長速度比大鱷龜自然要快一些,因此國內養殖的小鱷龜比大鱷龜多。

原產地

主 要分布於北美洲和中美洲,以美國東南部為盛。Miami是鱷龜的重要原產區。鱷龜在美國因分布的地區不同,有“南龜”和“北龜”之稱,其體色分為“黃背”和“黑背”2種,黃背鱷龜耐高溫,黑背鱷龜耐低溫。我國主要從Florida引進,品種除很少量的大鱷龜外,絕大部分為小鱷龜,目前分布的省份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江西、海南、廣東、廣西、湖南、山東、四川等。

體型與最大記錄

大鱷龜初生體型8~10g,一般成年體型61~76cm,77~91kg,最大記錄79cm、107kg(美國芝加哥Brookfield Zoo);小鱷龜平均初生體型殼長3.3cm、體重7.2g(最小3.1cm、5.8g,最大3.7cm、14.8g),一般成年體型殼長31~46cm、體重23~36kg,在自然界中,最大個體可達38kg以上。與普通龜卵(橢圓)不同的是小鱷龜卵形為圓球狀,白色,直徑23~33mm,個卵重7~雌雄區別大鱷龜雌性的背甲呈方形,尾基部較細,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近,雄性的背甲呈長方形,尾基部粗而長,生殖孔距背甲後緣較遠。 小鱷龜除上述特徵外,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內或與尾部第一硬棘平齊的為雌性,而生殖孔位於尾部第一硬棘之外的為雄性。

大小鱷龜不同六個方面

1.頭部,大鱷的頭比較尖,小鱷龜的頭比較圓。大鱷龜上頜似鷹嘴狀,鉤大,小鱷龜上頜似鉤狀,但鉤小。大鱷龜能扭頭突然襲擊其它動物,小鱷龜能連同身體扭頭轉向尋找攻擊目標,甚至追咬。

2.嘴部,大鱷龜的嘴部比小鱷龜的要長,舌頭為紅色的結構,口腔底部有一蠕蟲樣的附器,常靜伏水中,張著嘴,借附器誘食附近魚類,小鱷龜則沒有這些特徵。

3. 背甲,大鱷龜的背甲甲峰很明顯,而小鱷龜的甲峰則不明顯,近乎平背,背甲看起來比較圓。大鱷龜的背甲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棱脊,褐色,每塊盾片均有突起物,腹甲棕色,具上緣盾,小鱷龜的背甲棕黃色或黑褐色,有3條縱行棱脊,肋盾略隆起,隨著時間推移棱脊逐漸磨耗。

4.腹部,大鱷龜的腹部有無數觸鬚,小鱷龜的的腹部僅有少量觸鬚,腹甲灰白色,無上緣盾。

5.尾部,大鱷龜的尾較長,小鱷龜的尾較短,尾的背面有一鋸齒形脊,又稱尾棘。

6.生長速度,大鱷龜小時候生長緩慢,當生長到250克以後,生長速度加快,在人工控溫條件下,從250克到2500克只要1年的時間,在自然界出現最大的個體達100千克以上。小鱷龜在50克以下生長緩慢,從7g長到50g需要80天左右,在控溫條件下,50克左右的小鱷龜長到2500克或7克左右的稚龜平均長到1500克僅需1年。在自然狀態下,小鱷龜個體能長到23千克以上。大鱷龜和小鱷龜生長速度的差異主要是習性不同造成的,大鱷龜性情懶惰,不善於主動攝食,靠酷似蚯蚓的“舌頭”引誘小魚“上鉤”,小鱷龜能主動攝食,生長速度比大鱷龜自然要快一些,因此國內養殖的小鱷龜比大鱷龜多。

生活習性

2℃~38℃正常生活,1℃以上可正常越冬,12℃以下進入淺冬眠狀態,6℃時進入深度冬眠,15℃~17℃少量活動18℃以上正常攝食,20℃~33℃最佳活動、覓食,28℃~30℃最佳生長,34℃以上少動,伏在水底及泥沙中避暑。 大鱷龜和小鱷龜基本習性相似。平時在水中不好鬥,而在陸上卻能猛衝猛咬。大鱷龜能扭頭突然襲擊其它動物,小鱷龜能連同身體扭頭轉向尋找攻擊目標,甚至追咬。指、趾具蹼,水棲性,息棲在 深河、湖泊、泥潭、,偶爾接觸鹹水區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鱷龜對淺水和深水都有較好的適應性,但在稚龜階段因游泳能力不強,應給予淺水環境。鱷龜的食性雜,偏肉食性,主食魚、蝦、蛙、蠑螈、小蛇、鴨、水鳥,間食水生植物,掉下的水果。喜夜間活動、攝食。大鱷龜和小鱷龜的繁殖習性不完全一樣,交配期小鱷龜在美國為4~11月,卵性,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產卵期5~8月(高溫地區可提前和延長產卵時間),一般每次產卵15~40枚,實際情況根據親龜的大小和發育程度而變化,在生殖季節解剖可見4千克體重的親龜懷卵量80枚,其中硬殼卵20枚。1年多次產卵。筆者見過9千克的親龜年產卵110枚,全部受精並孵出稚龜。大鱷龜在美國交配期為2~4月,產卵期4~6月,每次產卵10~52枚。在自然條件下,大鱷龜和小鱷龜卵的孵化期為9~18星期,天氣較冷及乾燥孵化期會較長。人工控溫可縮短鱷龜卵的孵化期,恆溫32℃經60天左右就可孵出鱷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