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掘足

擬掘足

軟體動物門的1綱。本綱動物全為海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洋,以熱帶和亞熱帶海區的種類最多,自潮間帶低潮區到7000多米的深海都有分布。

擬掘足擬掘足
軟體動物門的1綱。本綱動物全為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海洋,以熱帶和亞熱帶海區的種類最多,自潮間帶低潮區到7000多米的深海都有分布。貝殼管狀,牛角形或象牙形。身體兩側對稱,長形,略彎曲。外套膜和貝殼均兩端開口。前端開口大,為頭足孔;後端開孔小,為肛門孔。凹的一面為背面,凸的一面為腹面。貝殼一般光滑,有生長紋,有的種類有縱肋或刻紋,後端有時有裂縫,有時有附屬小管。頭部不發達,無觸角,無眼,前端有1個能伸縮的小吻,吻的末端為口,口的周圍有的種類有8個葉狀唇瓣,有的種類無。

介紹

擬掘足擬掘足
吻的兩側各有1個突起,突起的後方背側有1個寬而平的觸角葉,其邊緣生有許多細長的頭絲。頭絲的伸縮性很強,末端膨大成棒狀,是司觸覺和捕捉食物的小器官。足為長柱狀,先端常很尖,兩側有翼狀褶。有的種類足的末端呈盤狀。足可伸出殼外,挖掘泥沙,使身體潛伏其中,僅肛門孔露出底面,以與外界溝通。肉食性,以原生動物和雙殼類的幼蟲等為餌料。沒有經濟價值,古今一些不發達民族用它的貝殼做貨幣或裝飾品。
本綱僅包括2目:①角貝目,貝殼角狀,足的先端尖,有2個翼狀褶,口的周圍有8個葉狀唇瓣。其中,大角貝個體大,殼長可達100毫米,中國東南沿海均有發現。膠州灣角貝個體小,中國沿海均有分布。②管角貝目,貝殼中部粗,兩端略細,足的末端呈盤狀,口的周圍無唇瓣。如稜角貝,在中國南海有發現。

本綱具有長圓錐形而稍彎曲的管狀貝殼。全殼作牛角狀或象牙狀,左右對稱。兩端開口,其粗端即前端,具大的殼口。殼的細端為後端即頂端,開口小。殼體的凹面為背方,凸面為腹方。軟體亦呈圓簡狀,頭部不顯,無眼,但具絲狀附屬物,稱為頭絲,可從前端殼口伸至過外,作觸角及攝食之用。口內有齒舌,以硅藻、雙殼綱幼鰓。後端開口供水循環及排除廢物之用。掘足動物生活於潮間帶至深海處。營埋棲生活,用圓筒形的足掘泥斜埋於底質中,頂端露在底質之上。常見的代表為Dentalium(角貝),生存時代為奧陶紀至現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