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關

撫順關

撫順關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東10公里的前甸鄉關嶺村附近,關隘設在渾河河谷要衝之北的制高點上。撫順關明朝時是女真建州等衛通往遼瀋平原的重要通道,亦是明長城遼東鎮上的重要關隘之一。

撫順關 撫順關 撫順關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東10公里的前甸鄉關嶺村附近,關隘設在渾河河谷要衝之北的制高點上。撫順關明朝時是女真建州等衛通往遼瀋平原的重要通道,亦是明長城遼東鎮上的重要關隘之一。
明滅元後,對已退居長城之外但實力仍很強大的蒙古族,主要採用武力和經濟封鎖的政策,迫使其就範,而對當時還不夠強大的其它少數民族,則是採取懷柔的政策。撫順即“撫綏邊疆,順導夷民”之意。撫順關建築於明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而撫順關西,座落於渾河河谷沖積平原上的撫順城,則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
明初,大將軍徐達率部平定遼東後,為確保在該地區站住腳,從山東等地遷來大量的移民進行屯田,並築了遼東十八城,撫順城即為其中之一。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變,英宗被俘,明廷舉朝混亂,無暇東顧,這時同明廷關係一直較好的女真族也乘機攻打長城要隘,以圖西行掠擄財產、牲畜。在這種情況下,撫順關便首當其衝為女真部進攻的對象。女真族首領李滿柱率部眾萬餘,圍攻撫順城。當時撫順城守將叫魯全,在敵方兵力遠大於己,而京都正在告急,決無兵力增援的情況下,他率部死守,並命妻子率女眷也拿弓箭到城牆上去守城,士氣倍受鼓舞,將士無不以一當十。結果女真攻不下撫順只好退回去,遼瀋平原在這最動亂的時候得以保護。由此可知,撫順的長城在遼東的軍事地位是多么重要。
撫順關和撫順城在絕大部分和平的時期里,是明王朝向建州女真開放馬市貿易的主要關隘。《明英宗實錄》載:“天順八年四月己未,敕遼東鎮守總兵等官,遇有建州等衛女真到邊,須令從撫順關入,仍於撫順城往來貿易。”通過撫順馬市,向建州女真輸入了大量的鐵制農具和耕牛,以及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這為女真族的興起、發展和最後的統一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當然撫順關馬市從最初設立就是為明王朝政治需要服務的。所以“開市”“閉市”便自然成為明王朝控制、挾持建州女真的一種手段,有時為限制女真族的發展,明廷乾脆長期閉市,致使女真族的社會經濟受到了很大的破壞。
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西老城)建立大金政權,萬曆四十六年,正式對明宣戰。努爾哈赤對明作戰的頭一炮就是進攻撫順關。據史書記載:在進攻撫順關的頭一天,努爾哈赤先遣人去送信,說有3千女真於次日來此進行貿易,誘哄城內商人及軍民出關,隨後派重兵一舉攻下了撫順關。撫順城守將李永芳聽到女真已攻進撫順關包圍了撫順城後,連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向努爾哈赤投降,這樣女真兵沒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這座遼東重鎮。努爾哈赤在撫順城休兵三日而去,掠走人畜30餘萬,臨走時,還縱火將撫順城焚毀。自此之後,直到清康熙二十一年,撫順城還是一派廢墟景象,僅散居著十幾戶人家。到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清王朝為紀念努爾哈赤的立國偉業,才重修了撫順城。
本世紀初,撫順煤田的開採,促進了撫順城地區的發展,使其由一個小城鎮發展成為一個中等城市。今天的撫順市已是東北一個以燃料、動力和原材料工業為主的綜合性重工業城市,它是我國煤炭和石油加工業重要基地之一。
撫順關今已毀平,當地稱其遺址為南城地,在其遺址仍有一些明代磚、瓦等建築材料的殘塊。

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
交通提示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