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路燈

撒路燈

撒路燈是瀋陽的西北地區的習俗,農曆正月十五春節過後,專人組織二十至二十五人做燈籠,做好點火的紙包,等到正月十四的傍晚,舉燈籠人排成兩隊,以鑼鼓為前導,有人把紙包點燃,沿家放在地上,小紙包燃燒時間較長,又被沿路放在地面上,所以叫撒路燈,讓人感到神秘愜意,更增添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基本信息

撒路燈 撒路燈

【元宵習俗】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不少百姓也會圍繞自己家的房前屋後撒上路燈,意為平安祈福。一堆堆、一串串,連成一個光環鏈條,與皎潔的月光遙相互映,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原料一般為稻殼拌上柴油或是煤油,很早還有用豆油的。現在這些習俗在東北的農村還很常見,但在城市就很少見了。

【喪俗】

在陝北地區的“撒路燈”,是將棉球、報紙等物浸泡汽油、柴油後點燃,稱為“路燈”,在送葬時撒在送葬路邊,以此祭奠死者。

通常用棉花或麻紙簡單地搓成個燈捻,浸上清油,也可用碎玉米芯,蘸上汽油、柴油或麻油點燃,從靈前沿著大道向墓地撒去,為亡者進入地獄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