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

摽本讀作biāo,指擊打。引申指落下、捆綁物體使之相連線,讀作biào;又引申指使之揮去、拋棄,讀作biāo。

引證解釋

biāo

(1)揮之使去 [dismiss with a hand gesture]

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孟子》

(2)拋棄 [get rid of;abandon]

已盟,曹子摽劍而去之。――《公羊傳·莊公十年》

3.另見biào

biào

(1)捶胸;擊 [strike] 摽,擊也。從手,票聲。字亦作拋。――《說文》 寤辟有摽。――《詩·柏舟》 長木之斃,無不摽也。――《左傳·哀公十二年》

(2)又如:摽辟(捶胸)

(3)落下 [fall] 摽有梅,其實七兮。――《詩經·召南·摽有梅》

(4)又如:摽落(落下);摽梅(梅子成熟而落下,比喻女子應當結婚的年齡)

(5)用胳膊緊緊地鉤住 [lock in arms]。如:兩個人摽著胳膊走。

(6)捆綁或互相纏繞在一起 [fasten tightly to sth.]。如:把口袋摽在車架子上。引申為結合。如:大夥摽成了一股勁;他們老摽在一起。

方言集匯

粵語

:piu1 piu5

客家話

:[梅州腔] biau1 [台灣四縣腔] piau3 peu3 [客英字典] piau3 biau1 [海陸豐腔] piau3 [陸豐腔] piau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摽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古文〕《唐韻》符少切《集韻》《韻會》《正韻》婢小切,音鰾。讀若瓢上聲。《說文》擊也。一曰挈牡也。
又《爾雅·釋詁》摽蘦,落也。《詩·召南》摽有梅。
又拊心貌。《詩·邶風》寤辟有摽。《傳》辟拊心也。《疏》謂拊心之時,其手摽然。
又《集韻》被表切,音殍。亦落也。詩:摽有梅。徐邈讀。
又《唐韻》撫招切《集韻》《正韻》紕招切,音漂。亦擊也。與⿏同。《左傳·哀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注》長木斃踣於地,不擇物而後摽擊。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妙切,音剽。讀若漂去聲。義同。
又落也。
又《集韻》毗召切,音驃。讀若瓢去聲。亦擊也。
又匹歷切,音霹。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遙切,音飇。義同。
又麾也。《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摽劒而去之。《孟子》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
又刀末也。《前漢·王莽傳》摽末之功。《注》刀末之摽。
又《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與拋同。《說文》拋或從手票聲。通用摽。互見拋字注。○按《唐韻》符少切,本筱韻,上聲。《說文》誤收去聲。新添《廣韻》改頻小切,宜從之。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摽

擊也。從手票聲。一曰挈門壯也。符少切

說文解字注

(摽)擊也。左傳。長木之斃。無不摽也。杜雲。摽、擊也。柏舟傳曰。摽、拊心皃。從手。聲。符少切。二部。左釋文敷蕭普交二切。一曰挈牡也。牡、一物也。見門部。挈者、提而啟之也。葉鈔本作門。

宋本廣韻

下平四宵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撫招 宵A 平聲 開口三等 宵A pʰĭɛu phjeu/phieu

上三十小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符少 宵A 上聲 開口三等 宵A bʰĭɛu bjeux/biev

去三十五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國際音標羅馬字
匹妙宵A去聲開口三等宵Apʰĭɛu phjeuh/phiew  

拼音是bia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