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伊人

摩伊人,亞洲中南半島越南長山地區和西原地區30多個少數民族的通稱。亦譯“冒夷”,舊作“昧人”,即“蒙昧人”、“野蠻人”之意。“摩伊”或“冒夷”,均系音譯, 以避免“昧”字的貶義。 今按其居住特點而稱為“上人”,即“居住在河流上游或高原地區之人”;或按其居住地區而稱為“長山人”、“西原人”。約82萬人。除色當人、扎雷人、巴拿人、埃地人、日來人 5個民族的人口分別為8~15萬以外,其餘各族都在3~4萬以下,有的僅幾千人。但居住地域達10萬多平方公里。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有埃地人、日來人、拉格來人等,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有色當人、扎雷人、巴拿人等。

摩伊人

正文

亞洲中南半島越南長山地區和西原地區30多個少數民族的通稱。亦譯“冒夷”,舊作“昧人”,即“蒙昧人”、“野蠻人”之意。“摩伊”或“冒夷”,均系音譯, 以避免“昧”字的貶義。 今按其居住特點而稱為“上人”,即“居住在河流上游或高原地區之人”;或按其居住地區而稱為“長山人”、“西原人”。約82萬人。除色當人、扎雷人、巴拿人、埃地人、日來人 5個民族的人口分別為8~15萬以外,其餘各族都在3~4萬以下,有的僅幾千人。但居住地域達10萬多平方公里。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有埃地人日來人拉格來人等,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的有色當人扎雷人巴拿人等。沒有本族文字。摩伊人信奉多神,19世紀下半葉傳入天主教
關於摩伊人的民族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摩伊人各族的共同祖先是印度尼西亞人,而巴拿色當等族本是印度尼西亞人的後裔,但因受孟高棉文化影響而改說孟高棉語;另一種認為摩伊人各族的共同祖先是孟高棉人,而埃地、日來等族本是孟高棉人的後裔,但因受印度尼西亞文化影響而改說印度尼西亞語族的語言。兩說並立,尚無定論。長期以來,摩伊人深受高棉人占人的影響。至遲於19世紀中葉,京人才深入摩伊人地區。摩伊人多種山坡地,實行刀耕火種,種植旱稻、玉米和木薯等,產量甚低;兼營畜牧、 園藝、 狩獵和採集。埃地人、巴拿人和日來人普遍飼養水牛,平均每村多達200餘頭。 墨農人布當人善於捕象和馴象。摩伊人中已出現私有制和剝削,分化為富戶、自足戶和窮戶。山林仍歸村寨共有,在同村人之間進行分配,必要時亦可互相交換。村寨為社會基層組織,由村民選舉村頭。從同一老寨分出來的若干新寨組成“絲靈”。若干“絲靈”組成“支”。一個民族包括若干“支”。“絲靈”有酋長,由最有威望的村頭充任。埃地人、日來人等尚保存母系殘餘(見母系氏族制):夫從妻居,與妻方家庭共同生產和生活。一個大家庭居住一個“長房”,內分若干間,每間住一對夫妻。子女隨母,取母姓。妻姊妹婚夫兄弟婚相當普遍。巴拿、色當等族正向父系(見父系氏族制)過渡。男子和婦女在婚姻和管理家務上享有平等權利。新婚夫婦可以單獨居住,亦可隨男方或女方父母居住。子女既不取父姓,也不取母姓,只有名字。扎雷人斯丁人等已轉變為父權制,妻從夫居,男子在家中居支配地位。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