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動性眼球突出症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pulsating exophthalmos)常見於頸內動脈與海綿竇血管瘺,因頸內動脈通過海綿竇,為發生動靜脈瘺的常見部位。搏動性眼球突出症發生原因可分為二類:一是損傷性的,見於顱底骨折或穿通傷。二是特發性的,較少見,發生於先天性或後天性頸內動脈瘤或動脈硬化病人,多為單側性。

基本信息

診斷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搏動性眼球突出症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搏動性眼球突出症診斷
1.患側眼球突出,隨脈搏而搏動並伴有雜音。眼球突出度測量法用以測量眼球的突出程度。方法有:

(一)普通尺測量法:以特製透明尺或一普通尺,零點安放於顳側面眶緣上,讓受檢者向前直視,檢查者從側面觀察角膜頂點在直尺的刻度(顳側眶緣至角膜頂點的垂直距離),即為其眼球突出度。同法檢查雙眼並記錄之,此法只能作大體上的測量。

(二)何特(Hertel)眼球突出計測量法:為常用而比較精確的一種檢查方法,此種眼突出計主要由一帶刻度的平桿及兩個測量器所組成。一個測量器固定於平桿之一端,另一個在桿上可以自由滑動,以適應不同的眶距,且可從平桿刻度上讀得眶距的值。測量器上附有小刻度板及兩個交叉成45°角的平面鏡,分別反映刻度板數值及角膜頂點影像。

測量時,測者與受檢者對面而坐,將突眼計測量器上切跡處嵌於受檢者顳側眶緣,囑其向前直視,此時由兩平面鏡中看到的角膜頂點所對的值即為眼球突出度。同時由平桿上刻度得知兩眼眶距的值,記錄眶距及各眼球突出度值。追蹤觀察時,應取同一眶距。
2.以指壓迫眼球或同側頸總動脈能使突眼消減。
3.眼瞼及結膜腫脹充血,有復視。復視,就是將一個物體看成了兩個。復視的產生是由於同一物體的影像落在兩眼視網膜非對應點上的結果。復視有單眼復視和雙眼復視兩種。當遮蓋一眼時復視並不消失,這是單眼性復視,有時單眼性復視是一側的、遮蓋一眼時復視也可以消失。
4.第V顱神經第一支受累時,可引起麻痹性角膜炎。
5.由於靜脈曲張,在眶上方及內側可觸及一團柔軟的腫團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搏動性眼球突出症診斷
6.眼底檢查是利用檢眼鏡檢查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及視神經乳頭等眼球後部的方法。分直接和間接兩種。
①直接檢眼鏡檢查法。所見是放大16倍的正像。鏡的構造包括照明系統和觀察系統,燈光由一小鏡反射入被檢眼內,檢眼者可通過裝有可調節屈光不正的系列鏡盤檢查眼底。檢查眼底前,應先行徹照法檢查屈光間質有無混濁,查眼底應循序查視乳頭、黃斑部和視網膜。一般由後極至周邊部。

②間接眼底鏡檢查法。所見是放大4倍的倒像。所見眼底範圍大,立體感強,可同時看清眼底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病變,利用鞏膜壓迫器,還可檢查極周邊的眼底。其工作原理與低倍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相同。檢查時充分散瞳,檢查者戴雙目間接檢眼鏡,檢查者與被檢者相距約40厘米,將光線射入瞳孔區,檢查者在手持一凸透鏡(通常用+20D),置於被檢眼前,前後調節距離,即可看清眼底。其工作距離遠,還可戴此鏡在直視下作手術。另外還可利用裂隙顯微鏡加三面鏡及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眼底。後者由於注入的染料隨血液運行可動態地觀察眼底變化。當視網膜毛細血管與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損時,可發生染料滲漏而顯示出用檢眼鏡發現不了的情況。
眼底檢查常發現視乳頭水腫、視網膜靜脈紆曲擴張及視網膜出血。視力下降的程度不等。
7.本病驟然發病,患側頭部及眼後部疼痛,病人常主訴能聽到連續不斷的隆隆聲,檢查者如將聽診器放於眼上及眶部也能聽到同樣聲音。

檢查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檢查
在具有外傷史、搏動和雜音的突眼病例,診斷較易。當有第Ⅲ、VI、Ⅴ顱神經麻痹引起復視時,頸內動脈與海綿竇血管瘺的可能性很大。動脈造影有助於診斷及確定病變部位。在眶頂穿破,腦組織脫入眶內所引起的突眼易與搏動性眼球突出症相混淆,頭部X線拍片或CT檢查,可為鑑別提供可靠依據。另外還應注意與眶內含有豐富血管的腫瘤相鑑別。一般血管性腫瘤起病緩慢。

易混疾病

在眶頂穿破,腦組織脫入眶內所引起的突眼易與搏動性眼球突出症相混淆,頭部X線拍片或CT檢查,可為鑑別提供可靠依據。另外還應注意與眶內含有豐富血管的腫瘤相鑑別。一般血管性腫瘤起病緩慢。診斷方法有:

1.血管網狀細胞瘤多見於小腦半球、蚓體及腦幹旁,少數位於大腦半球。海綿狀血管瘤多位於大腦半球。常出現腫瘤相應部位的定位症狀。

2.腦血管造影常顯示腫瘤。

3.CT、MRI檢查顯示富於血管的腫瘤影像。

併發症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搏動性眼球突出症併發症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會並發麻痹性角膜炎,眼球突出嚴重時,易發生暴露性角膜炎。

神經麻痹性角膜炎大多發生於三叉神經周圍性麻痹,常見於半月神經節切除、酒精注射封閉、腫瘤壓迫、顱底骨折及聽神經瘤手術後等原因。角膜病變是由於感覺神經失去控制,組織胺在組織內過量蓄積而發生的一種神經營養性變化。診斷要點:1.有上述三叉神經受損傷的病史。2.本病無疼痛,無任何刺激症狀。3.角膜感覺及同側神經分布區面、額部皮膚感覺消失。4.早期即出現結膜充血,角膜上皮水腫和點狀混濁,緊接出現水泡形成,進而上皮剝脫至潰瘍形成,剝脫部位呈現乾燥及乳狀混濁。如繼發感染,可出現前房積膿和角膜穿孔。5.常伴發虹膜睫狀體炎。

因眼瞼閉合不全,致使部分角膜暴露,不能獲得淚液濕潤,引起乾燥,上皮脫落進而繼發感染的角膜病變稱為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暴露的常見原因有眼瞼缺損、眼球突出、疤痕性眼瞼外翻及兔眼,面神經麻痹、深麻醉或深昏迷等。診斷依據為:1)各種原因所致的眼瞼閉合不全,角膜暴露。2)暴露的角膜、結膜乾燥,角膜上皮脫落甚至潰瘍形成。

治療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搏動性眼球突出症治療
現多採用結紮患側的頸內動脈或頸總動脈手術療法,以降低動脈內壓力。治療時應請腦外科會診,由腦外科醫生進行手術。藥物治療效果都不令人滿意。

頸總動脈結紮(ligationofcommoncarotidartery)是顱內動脈瘤的間接手術治療,目的在於降低腦動脈內的壓力,減少血流對動脈瘤壁的衝擊,防止動脈瘤的繼續擴大與破裂,促使血栓形成而自愈。間接手術適用於海綿竇內動脈瘤、顱內頸內動脈主幹上的動脈瘤,但對遠離Willis動脈環的動脈瘤不適用。術前必須對患者能否耐受結紮作測定。頸總動脈結紮較簡便安全,因有頸外動脈逆流血供,故頸內動脈遠端的血壓降低不明顯,療效不很理想。頸部動脈結紮分急性結紮與慢性結紮兩種。

預防

為防止發作勿壓迫頸靜脈,衣領不可過緊,不可低頭作過重的體力勞動,發作時宜採取平臥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