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突出症

眼球突出是指眼球突出度超出正常範圍內人正常眼球突出度在12-14mm,平均13mm,兩眼差值不超過2mm眼球突出可為眼病徵象,也可為全身病的病徵。

眼球突出是指眼球突出度超出正常範圍內人正常眼球突出度在12-14mm,平均13mm,兩眼差值不超過2mm眼球突出可為眼病徵象,也可為全身病的病徵。除眶內本身病變外常與內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腫瘤科的疾病有密切關係。凡增加眶內容積的一切病變,直肌麻痹及由於眶骨的異常所致眶腔變化等都能造成眼球突出。

原因

1、眼眶的炎症,水腫,腫瘤或外傷,海綿竇血栓形成或眼球增大(如先天性青光眼和單側高度近視)皆可引起一眼或兩眼眼球突出。
2、甲狀腺功能亢進時眼眶組織水腫和淋巴浸潤可引起單側或雙側眼球突出,突發性單側眼球突出通常是由於眼眶或副鼻竇的出血或炎症所致。歷時2~3周發生者是慢性炎症或眼眶假瘤(非新生物性細胞浸潤和增生)引起,慢性發病者則為新生物所。
3、頸內動脈和海綿竇的動靜脈瘤可致伴有雜音的搏動性眼球突出,外傷後發生的可能是由於頸動脈-海綿竇瘺所致,可由眼球聽診得到證實。外傷或感染(特別是面部)可引起海綿竇血栓形成伴單側眼球突出和發熱,單側高度近視或腦膜瘤可引起單側眼球突出。

4、對原因不明的單側眼球突出應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如甲狀腺功能正常或眼球突出是突發的,則應作眼眶CT掃描或MRI以尋找眶內原因。眼球突出的程度可用眼球突出計測量,如果眼球突出持續發展,眼球的暴露可導致角膜乾燥,感染和潰瘍形成。

分類

內分泌性眼球突出症又稱Basedow病或Graves病或突眼性甲狀腺腫,眼球突出是其主要症狀之一。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瞭,一般認為與垂體-甲狀腺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臨床上本病可分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的甲狀腺毒性突眼症和由垂體產生的促甲狀腺素所致的促甲狀腺毒性突眼症。
(一)甲狀腺毒性突眼症:本病起病較快,女性病人多見,雙側或單側眼球向正前方突出,造成眼球突出的機理認為是自身免疫紊亂,眼外肌受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而腫脹,減少了對眼球向後牽拉的力量。另一方面由於交感神經興奮,Muller平滑肌痙攣使眼瞼退縮,眼球向前移位,瞼裂明顯增大,眼球直向前看呈凝視狀態;眼瞼腫脹肥厚,上瞼翻轉困難:當病人向下視時,上瞼不隨同眼球下垂,角膜上緣和上部鞏膜暴露;瞬目運動減少,輻輳能力減弱;眼外肌張力減退和出現不同程度的眼球運動障礙及復視;兩側瞳孔可不等大,瞳孔對腎上腺素滴眼反應敏感,很易散大。此種突眼症的眼球突出程度不如促甲狀腺素性突眼,以手指按壓突眼可使它復原位,僅少數較嚴重病例能引起暴露性角膜炎及視網膜、視神經病變。
(二)促甲狀腺素性突眼:本病亦稱惡性突眼症或垂體性突眼症,眼部症狀較全身的中毒症狀顯著,中年男性病人居多。它的發病基礎和症狀特點可分三類:1.甲狀腺內分泌素缺乏而代償性促甲狀腺素增多。眼球突出,眼瞼及結膜水腫,基礎代謝率低於正常。2.甲狀腺內分泌素增多,基礎代謝亢進。正常情況下,甲狀腺素和促甲腺素之間,通過反饋作用而達到平衡,作甲狀腺部分切除後其功能減退,削弱了對垂體前葉的促甲狀腺素的抑制作用,代之以促甲狀腺素增多。眼球突出,眼瞼腫脹,結膜水腫,眼外肌麻痹,基礎代謝率術前與術後變化較大,術後常顯著減低。3.甲狀腺內分泌素及促甲狀腺素同時增多。有甲狀腺中毒症狀及較劇烈的眼球突出,基礎代謝率高於正常。本病由於眼球後組織水腫,眼外肌肥厚變性,圓細胞浸潤,眶內壓力增加,將眼球推向前,壓之不能復原位。眼部症狀較甲狀腺素性突眼症明顯加劇,常伴有暴露性角膜炎,以及視網膜和視神經水腫,並有流淚、畏光、燒灼感、眼球脹痛和復視等症狀,但本病有自愈的趨勢。
搏動性眼球突出症
(一)病因搏動性眼球突出症常見於頸內動脈與海綿竇血管瘺,因頸內動脈通過海綿竇,為發生動靜脈瘺的常見部位。此病發生原因可分為二類:1.損傷性:見於顱底骨折或穿通傷。2.特發性:較少見,發生於先天性或後天性頸內動脈瘤或動脈硬化病人,多為單側性。間歇性眼球突出症
(一)病因間歇性眼球突出症多為單側性,左眼發病率高於右眼,男性病人多見。突眼多由於先天性或後天性眶內靜脈,尤其是眶上靜脈曲張所致。無外傷及其他病史。
(二)臨床表現
1.一時性眼球突出為本病重要特徵,其突出程度可隨頭位的變化而增減,持續時間不等,常發作或偶然發作。病人在低頭、用力呼氣、壓迫頸靜脈或頸向旁扭轉時,都能激起一時性眼球突出,同時也顯示:上瞼下垂、瞼腫脹、球結膜充血水腫、瞳孔散大、視網膜靜脈曲張、視乳頭境界模糊、眼球運動障礙和眼壓升高。
2.發作時眼部有緊張感、偶有復視及暫時視力減退,並有眩暈,冰痛、噁心、嘔吐和耳鳴等全身症狀或同側顳、面部靜脈擴張。
3.發作過後,眼球恢復原位,以上諸症狀全部消退,但常顯示眼球內陷,乃因血管擴張、眶內脂肪組織長期被壓迫引起萎縮之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