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肚

換肚,舊時中國民間女兒出嫁後一兩年內沒有生育或連續生女兒時,女方親人怕女兒在夫家會受到輕視或發生家庭糾紛,造成婚姻不幸福,因此女方家人會選擇一個吉日,買一個豬肚燉熟後放在茶壺裡,由女方的母親或長輩婦女用謝籃送到女婿家,抵達後不與任何人交談,直接到女兒的房間,將裝有豬肚的茶壺放在床上,然後一句話也不說的回家,女兒與女婿則在房間內,一起將豬肚吃完,這種行為就是一般俗稱的換肚。

簡介

換肚就是將不會生育的肚子換成會生育的肚子,而且會生男孩子,因為豬肚裝在茶壺裡,而茶壺的形狀相似於男性的生殖器官,具有男性的象徵,所以換肚的豬肚才用茶壺來裝。

換肚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為了只生女孩,不生男孩的婦女所構想的。其作法是在孕婦產下女孩後十日後,以豬肚給產婦食用,相信下一胎就可以生下男孩子。因為人們認為吃豬肚即可以換肚,是一種吉祥的表征。

出處

台北文獻第一期記載關於換肚的資料:“艋舺婦女通常將豬肚儘量多裝糯米,然後放入新茶壺,再以紅線,兩端各通一厘銅錢六枚,其先端結上鈴子,掛在茶壺口。時而亦有以龍眼代用一厘銅錢,外戚將它送到女兒家,放在女兒床中央,禮拜信為幼兒守護神的床母,然後辭去。此間外戚不與出嫁女及其家人交言,始終不發一語離開其家。出嫁女吃完該裝有糯米之豬肚後,將空茶壺放在床下保存。這是要等到日後將近生產時,將它作為慶祝誕生的帽子須。倘若月經閉止前之女人來當換肚,及此後單生女孩,或流產,所以忌之。在流產時,通常也作換肚。不過時期並無一定,有些地方是在生下女子十天之內行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