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投閣

西漢揚雄“投閣”,是中國古代文人對生命悲情的詩意闡釋,具有一定的文化美學意義。然而,其自戕絕非僅僅是對新莽時期嚴峻政治形勢的恐懼所致,而且蘊含著深層的文化底蘊、歷史背景與生命悲情意識。揚雄“投閣”背後的生命悲情與人生態度,對兩漢之際的桓譚、王充影響不小,而這也是東漢"疾虛妄"學風形成的思想淵源。

簡介

揚雄投閣】《漢書·揚雄傳》:“漢(王)莽既以符命自立……誅(甄)豐父子,投(劉)棻四裔,辭所連及,便收不請。時雄校書天祿閣上,治獄使者來,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從閣上自投下,幾死。……請問其故,乃劉棻嘗從雄學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詔勿問。然京師為之語曰:‘惟寂寞,自投閣;愛清靜,作符命。’”O喻無故受牽連而獲罪,走投無路。

備註

宋陸游《豐年行》:“書生識字亦聊爾,莫作揚雄老投閣。”另參見器用部·宮室“子云閣”、人事部·謬誤“投漢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