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

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

正文

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中國西漢時期文學家、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成帝時為給事黃門郎。王莽時,校書天祿閣,官為大夫。以事被株連,投閣自殺,幾死。少好學,博通群籍,多識古文奇字,長於辭賦,早年作有《長楊賦》、《甘泉賦》、《羽獵賦》等。後來以為“辭賦非賢人詩賦之正”,謂為“雕蟲篆刻,壯夫不為”,遂鄙薄辭賦,轉而研究哲學和語言文字學。著《法言》、《太玄》,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的哲學觀點,強調如實地認識自然現象的必要,並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神仙方術的迷信。在社會倫理方面,崇尚儒家學說,主張一切言論應以“五經”為準則,反對老莊“絕仁棄義”的觀點。於語言文字學,所著《方言》敘述西漢時代各地方言,被譽為中國方言學史上第一部“懸之日月而不刊”的著作,在世界方言學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見《方言》漢語方言》)。又續《倉頡篇》,編成字書《訓纂篇》。揚雄著作除《法言》、《太玄》、《方言》外,原有集,已散佚。明代張溥輯有《揚侍郎集》,至清代嚴可均所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收其賦、箴等共 4卷,最為詳備。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