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天山漢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揚州天山漢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充滿夢幻與神秘,號稱淮南萬山之母,又系“三皇五帝”堯的出生地的神居山,位於高郵市天山鎮境內,揚州天山漢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以神居山山體為建設中心,充分利用現有的古悟空寺、廣陵王漢墓遺址、竹園、茶園、意楊園等文化及自然資源,打造漢文化及帝堯文化旅遊景點。

基本信息

神 居 山

神居山在高郵市湖西天山鎮境內,海拔46米,周圍10.5華里,山體由玄武岩組成,表層由泥土覆蓋,長滿山草。因為它的形狀象"土"字,所以人們都叫它為土山。這山與六合的橫冶山脈相連,高郵城也是從這裡發脈的。歷史上這座山有許多神奇的傳說,人們也稱之為神居山,它是方圓百里知名的地方。
《輿地廣記》這本書中記載,公元265年至420年間的晉朝,有個叫謝安的人曾在這裡煉過丹;宋朝的志書也載有公元479年至502年間的南齊有位叫豆公的也曾在這個山上的庵中煉丹種藥,一年多以後成仙而去。製藥煉丹的石臼、石井已經保存下來,石井周圍有五市尺,深約一丈,還有一個石頭塘,雖遇大旱之年,裡面的水也不枯竭。山上有排牙石,雖然是聰明人也數不出它的數目來。山頂上有爽氣,每年到農曆二、八月間就可看到。這個時候,在山上可看到五十華里以外,象鏡子一樣,還可隱隱約約的辨別出行人,高郵城西門寶塔上的一層一級也逼真可數。傳說中這座山是淮南的眾山之母。每年到了農曆三月初三,方圓幾十里的人都趕來朝山敬香,人山人海,盛極一時。
本文原載"高郵州志",原作者為
宋時陳造,為文言體。劉寶生譯
孟城八景之一:神居山
作者:江西南昌人,胡 儼
神居之山在何許?
秦郵之西六十里。
朝爽氣拂青天,
仙人結屋曾棲此。
屋前屋後皆白雲,
丹成氣結龍虎文
春天惟有桃千樹,
夜靜時聞鶴一聲。
孟城八景之一:神居山 (譯文)
神居山在什麼地方?
在高郵城西邊約六十華里。
天天有爽氣拂在藍天,
曾有仙人結屋棲息在這裡。
屋子前後都有白雲縈繞,
仙丹練成後氣體就結成龍虎文。
春天到了有上千棵桃樹開花,
夜深人靜時常聽到鶴鳴的聲音。

萬山之母

傳說秦始皇趕山塞海,用的是一根神鞭,神居山也被秦始皇用神鞭趕過。第一鞭打掉了土山的帽子(頂子),被打到了揚州西效邗江縣揚壩(現揚壽鄉),那裡現在還有個叫帽幾墩的地方,第二鞭打掉土山的兩個"奶子",被打到了殷家河口,目前這個地方有兩個墩子在天山鎮殷河村雙墩組,第三鞭把土山打坐了下來。
因為東海龍王眼看大海要填到後宰門,龍王見此不妙,如不破掉秦始皇的神鞭,很快就要填到龍宮了。於是他命三公主出面破此神鞭。三公主到神居山之北的牧馬湖灘,拔下頭上的金釵一畫,頓時變成一座美麗的亭台樓閣。三公主就住在這樓閣上。秦始皇一天路過這裡,見到這一美麗亭閣,便進去休息,那知見到一美貌女子。三公主忙飯菜招待,酒飯之後就與美女同床共宿。三公主乘秦始皇熟睡之時,將秦始皇的神鞭偷換了,等秦始皇一覺醒來,美女不見了,亭閣也不見了,周圍是一片湖灘。秦始皇想再次趕走土山,確沒有趕走。
高郵八景之一--神居山
神居山,位於高郵湖西,石山戴土,形似土字,又名土山,今名天山,此山南接橫、冶等山,郵城之地自此發脈,故有一郡之鎮之說,更有淮南眾山之母之稱。此山所以被尊為神居山。 《輿地廣記》說,晉朝宰相謝安曾在這裡煉丹;高郵宋代志書說,南齊亘公於此煉丹種藥,許多古代文人則分別描寫說,山上有智巧者也難以數得清的排牙石,山頂有大早不竭的石井,每年二八月會出現象鏡子一樣的爽氣,從中隱約可見五十里外的行人和高郵城內層級宛然的西塔。不過,最為神奇而又可信的是,遠古時代王帝之一的唐堯降生於此山,山麓人間至今留有美好的傳說。
載96年7月18日高郵報三版 作者:伯 翔

神 居 山 百 今

朱 延 慶
新疆有個天山山脈,西端伸入蘇聯中亞細亞,四周5500多公里,最高峰為托木爾峰,高達7443,8米。高郵也有座天山,位子高郵湖西,那裡是高郵、儀征和安徽的天長三縣交界的地方,方圓八萬平方米,最高處44米。
高郵的天山原名叫土山,一是因為遠遠地望去,山成"土"字形;二是在它石質的表面有一層土覆蓋著,故名。
論高度與範圍,高郵的天山與新疆的天山簡直不能同日而語。而在一望無垠的水鄉平原上,突然有一山矗立,那真無異於新疆的天山聳立於群峰之中了。據地質工作者考察研究,高郵的天山本是一座火山,約在1200年前的新生代,火山大爆發,岩漿進射,火光照天,灰燼四飛。圓圓的火山口至今依稀可辨。山石的石質為玄武岩,色深有孔,當地人叫做"麻石",在高郵一帶是一種較好的建築材料。
土山一帶,東晉時曾經是著名的淝水大戰戰場的一部分。東晉的宰相謝安和他的弟弟大將謝石以及他的侄兒謝玄,在這裡將前秦苻堅的大將彭超打得大敗,後又乘勢收復洛陽、青、兗、徐、豫等州,所以這一帶到現在還留有"操兵壩"等軍事有關的地名。
會稽王司馬道子執政,排擠謝安,謝安而出鎮廣陵(今江蘇揚州),很不得意。謝安想修避煉丹,廣陵境內並無石山, 就連有名的觀音山也只是一座土岡。天山離揚州30公里,山上又產藥草100多種而聞名於廣陵,於是謝安來到土山上修煉丹藥。 道家煉丹,煉的次數越多,神力就越大,煉過一次的仙丹,吃了三年成仙;煉過九次的仙丹,吃了三天就成仙。不久,謝安因不得志而心悄憂鬱,一次仙丹還沒有煉成,就回家病故了。
謝安住過土山,丹未煉就身先去。到了南齊,有位亘公又來到土山建廟,煉丹種藥。他大約煉了九次,靈丹吃下去,三天就成了仙,他煉丹的石井、石臼以及消遭的棋盤至今還存在土山上石井的水清澈見底,大旱不乾。從此,人們就把土山叫?quot;神居山"了。
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亘公煉丹土山成仙的訊息,不脛而走,於是人們就把神居山譽為"淮南第一山"、 "淮南眾山之母"。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神居山香火旺盛,遠遠近近的信男信女們,虔誠而至,絡繹不絕,山上山下,煙霧繚繞,香氣撲鼻,給神居山平添了幾分"神"氣。
神居山上還產一種排牙石。宋代樂史撰的《太平寰宇記》中記載:
排牙石,在高郵之神居山,石齒如排牙,人數之,自始至終其數必增;自終而始,其增愈甚,競無能知其數之者。
排牙石的傳說,給神居山增加了幾分"神"采。
神居山的山頂有座悟空寺,計99間,是宋代重建的,那始建的年代肯定就更早了。寺旁有兩棵銀杏樹,樹圍粗可十多人抱,老乾新枝,樹葉婆娑,所結白果無心,其味尤佳,這給神居山又添增了幾分"神"味了。
每年八月間,天高雲淡,秋風颯颯,登臨山巔,舒適宜人,憑東眺望,湖水泱泱,秋陽燦爛,金波綺麗,極目遠視,鎮國寺塔的層級清晰可數,高大的建築物歷歷可辨。此也是高郵八景之一,名喚'神山爽氣"。遇著好天氣,文人雅土常常三兩結伴,攜美酒,摘香蓴,燒紫蟹,渡高郵湖,上神居山,飲酒賦詩,相互唱和,好不倜儻風流。神居山又因此而增添了幾分"神"韻了
1958年小小的神居山被改名為天山,山麓下就是天山公社,現為天山鎮。

天山漢墓與黃腸題湊

1979年全國各大報紙都以醒目的標題報導,在江蘇省高郵縣天山發掘了1號漢墓。其木槨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並發現了大批珍貴的出土文物。
高郵湖西神居山山頂有三個大土墩,當地人分別叫做西山墩南山墩、北山墩。由於"靠山吃山"的緣故,採石場將西山墩的北壁和南山墩的東壁先後炸開了,發現了一些零星的古陶器、古銅錢等。南京博物院;野考古隊聞訊來到現場勘探,認為這三個土墩下面分別是三座漢代古墓。於是西山墩、南山墩、北山墩分別被編為1號、2號、3號。有關方面決定發掘1號漢墓。
封土墩的堆土約有8000立方米,每20厘米為一層,每加一層都用木棒夯實,加土的痕跡依稀可見。挑去封土墩的土,下面就是石質的墓坑。這個墓坑上大下小,坑口南北長28.5米,東西寬為23米,坑底南北長21.2米,東西寬14,5米,深18米,石坑總容積8600立方米。墓坑的前部是南北走向的墓道,南端通地面,北端通木槨,這是運棺放葬晶的通道。棺樞運入墓坑以後,即又用土填好、打實。墓道的填土有一萬立方米。開鑿1號漢墓, 鑿出運走的石頭有近20000立方,填土近27000立方。如果取土的地方離墓坑較近的話,每人每天挑兩方土,那就需要100人挑136天,工程浩大,勞民傷財之劇,可想而知。
木槨為井幹結構,面積有221平方米,共用木頭545立方米。木槨分正藏槨和外藏槨,正藏槨用857根方木壘疊而成的"黃腸題湊"式槨壁,下面有二至三層方木鋪地,上用兩層44厘米見方的大木頭蓋頂。南北壁正中有南門和北門,南門為前門,北門為後門,雙扇門對開,都有轉軸。閉門後再?quot;題湊"木關閉。正藏棺東、西兩側有外藏槨環抱,槨室內放置隨葬晶。正槨是三槨兩棺藏合為五重。在正藏棺內壁,東西兩側槨藏各被分為五處,每處有一獨扇門,內有隨葬晶物,三重棺的前部有便房,後部是棺室。外棺髹黑漆,內髹朱漆,棺面仍光亮可鑑。棺底兩側各裝銅輪三隻,這是下棺滑行時用的,至今仍滾動自如。內棺蓋上有彩繪的紡織品,另有28顆鎏金銅鈕占綴。棺蓋前頭放著一塊捲雲紋玉壁,整個棺槨不用一根鐵釘,全用榫、鉚、槽、扣相連,每一部件都可拆裝,且標之以名稱、方位和尺寸。
1號漢墓雖早巳被盜,但仍發掘出一批珍貴器物。 如玉器,漆器、陶器、鐵器、木器等,計有千件,圖案古樸,色彩典雅,做工精緻,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黃腸題湊"。霍光是漢武帝的得力忠臣。武帝死後,霍光攝政昭帝、宣帝、扶持漢室,功勳卓著。他死後的時候,皇上和皇太后親:臨哀悼,並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60筐,壁珠璣玉衣、梓棺。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外藏棺16具。
何謂'黃腸題湊"呢?黃腸, 就是指用柏木黃心很密地積疊在棺外。 "題湊"呢?題者,頭也;湊者,聚也。 累積好的槨木的頭部內問為槨蓋,上尖下方,像屋檐一樣四重,"黃腸題湊"究竟是什麼樣子,在這以前,只見到古書上的記載。天山1號漢墓的發掘,使人們一睹這古代最高禮儀的葬具。棺槨正中南北長13.46米,東西寬11.2米,四周都是92-94厘米長的方木積疊為七層的槨壁,高度計3米,方木的頭都向內聚, 接角的地方呈放射形,這種葬具也真算得上高貴之極,繁瑣至極了。
墓主人是誰呢1至今還不能確定,"黃腸題湊"表明墓主人是天子或諸侯。墓中出土了一些陶泥"五銖錢"和銅"五銖錢"五銖錢最初鑄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那就是說1號漢墓的主人可能是漢帝以前皇帝或諸侯。在外藏棺蓋上發現了多處有"廣陵船宮"的字樣。漢武帝有六個兒子,五子劉胥封為廣陵王。漢武帝死後立二子為昭帝,昭帝死後,劉胥還健在。霍光等不立劉胥,而立昌邑王之子劉賀。劉賀死了,還是不立劉胥為天子,又在民間尋找到衛太子之孫病已為皇帝,劉胥當然不滿,就請來巫婆詛咒皇帝。事發後,自己縊死。皇上不但不問罪,赦免了他而且不賜謚為厲亡,這大概是採用的收買,籠絡諸王子的一個策略,或是因為劉胥是他的皇叔吧!但是昭帝廢除了廣陵國。七年以後,恢復了廣陵國,又立胥之兒子霸為廣陵圖孝王,在位13年以後又傳了四代;共王意,在位13年;哀王獲,在位15年;靖王守,在位17年;最後一個王,名宏,在位3年,王莽篡位時被貶為公,第二年被廢,廣陵國從此也就沒有了。
劉胥的四弟燕王旦同他一樣,時時想謀反,在昭帝元鳳元年(前80年)被賜死,葬於北京大葆台,以"黃腸題湊"原葬死。廣陵王劉胥在位63年,皇上多次給予恩遇, 他自殺前對他的兒子霸說過"上遇我厚"的話,劉胥與劉旦是同胞兄弟,父犯丁同樣的罪(劉胥的罪比劉旦的輕),皇上厚葬劉旦,又怎么能薄葬劉胥呢1再說,六個廣陵王中,除劉胥以外, 再沒有什麼理由享用"黃腸題湊"的高級葬具了。沉睡在1號漢墓中的主人很可能是劉胥。
廣陵王死後為什麼不葬在揚州附近,而要葬在神居山?其道理也不難推斷出:整個揚州出區只有神居山。這座石頭山,而且這裡東旁高郵湖,有山有水,好風水也,所以廣陵王選擇了這塊寶地。
如今,1號和2號漢墓的整個棺槨已運往揚州效區,在那裡重新拆裝、組合,供人們參觀。3號墓的主人還沉睡在神居山中,他們究竟是誰,這還是個謎。
www.dygl.cn
漢文化、帝堯故里、天山漢墓、漢朝、旅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