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設計

插圖設計

本書是作者依據多年插圖教學實踐和插圖創作實踐以及對插圖的研究所編寫的。該書通俗易懂地闡述了插圖的概念、分類和插圖語言的構成基礎,並著重介紹了插圖創作的基本方法、表現手法、製作手段等。全書內容完整,論述詳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可供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參考。用滑鼠作畫不僅反映出插圖畫家創造形象的能力,而且使插圖在曾經令人痛苦的就業領域重新繁榮,而且從審美的角度看,它具有簡潔、可複製的屬性,因為越單純的圖形,所承載的信息越大,給大眾的想像空間也越廣闊,所以不僅在圖形設計行業,而且在整個傳媒界正對這種日趨流行的風格做出反映。

圖書信息

作/譯者:唐鼎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9787532246663 [十位:7532246663]

頁數:128 重約:0.410KG

定價:¥39.80

技術革新

插圖設計插圖設計

隨著歐美插圖設計的覺醒以及信息大量的湧現,設計越來越要求視覺的單純化和技術上的革新,而科技的發展、電腦的普及導致了數碼設計家將數位技術在插圖設計中廣泛的套用,並使數碼插圖設計在其創作中充當的重要的角色和作用。隨著“純藝術”和“商業設計”兩者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插圖設計師的技藝填補了圖形設計和藝術之間的空白,而且使用的畫具也越來越數位化、簡約化。

新型插圖因此獲得了獨特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內涵,從而使技術和想像力的接合達到了前人所不具有的高度。用滑鼠作畫不僅反映出插圖畫家創造形象的能力,而且使插圖在曾經令人痛苦的就業領域重新繁榮,而且從審美的角度看,它具有簡潔、可複製的屬性,因為越單純的圖形,所承載的信息越大,給大眾的想像空間也越廣闊,所以不僅在圖形設計行業,而且在整個傳媒界正對這種日趨流行的風格做出反映。

數碼設備和軟體

首先,數碼設備和軟體解決了插圖畫家思維上不斷變化的需求。插圖畫家克里斯蒂安·拉塞爾認為:“我發現了一個明淨的世界,真正美的澄澈。我能在轉瞬之間重新著色,重構畫面。總之,以任何我想要的方式重新確定大小、剪裁圖像。我對這種全方位建構式的繪畫、剪裁和貼上等要素幾乎純粹數位化的製作越來越感興趣。” 數碼設備和軟體利用現代科技的便捷性使設計師對思維的轉換的不確定性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這些科技的手法正在不斷擴大其套用範圍,甚至包括唱片封套的製作。例如艾克·庫尼格在其設計的唱片封面所表現出充滿了科技數位化的人文氣息、整齊、又不拘泥於畫面的插圖風格。

這些軟體(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Painter)不僅有著統一的優勢:跨平台特性(支持PC、Mac)、統一友好的用戶界面、強大的圖形操作處理能力、對多格式的檔案的支持、完善的文字排錄功能、廣泛的兼容性,而且都有各自的特點:軟體Photoshop的面板中的路徑(Path)工具、橡皮(Eraser)工具、鉛筆(Pencil)工具等。對於檔案的大小都提供了象素(Pixel)、厘米(cm)等度量單位。Painter為使用者提供了油畫、鉛筆、水彩等大約五百種筆觸的效果,並可以利用手寫板、壓感筆等數碼設備掌握對筆觸的透明度、乾濕程度以及筆觸的變化等的控制。Freehand、Illustrator等矢量軟體都有貝塞爾曲線工具使用節點控制便於調節和修改。以及各種顏色(color)、歷史記錄(History)、圖層(Layer)等面板。這些功能的使用都對插圖設計師的設計過程起到了方便快捷的作用,減短了設計和創意的修改過程,減少了流程的重複性勞動,從而使插圖師的靈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插圖設計插圖設計

媒介的變化

其次,媒介的變化也是導致插圖設計變化的條件。隨著文化的載體從傳統的紙媒介到現代電腦的普及,以及被稱為“第四媒介”的網路的出現;傳播方式從手抄到書籍到網路;表現形式從一維到二維到三維以及伴隨網路出現的四維空間的變化。數位技術的發展使世界有了翻天地復的變化,但是我們並不把數字世界的躍進視為威脅,事實上,對於那些如此痴迷電腦的人,各級可支持軟體和高性能計算機,為他們的作品增添了另一個維度。就象費爾亞茲·傑弗瑞將作品藉助3dMax實現了二維向三維表現的過渡。使用3dMax中對人和物體進行建模,再進行合成,從而形成另類的插圖設計。數碼將繪畫技藝和插圖繪畫引領進以前從未涉足的領域。

網路和多媒體

再次,網路和多媒體的互動性特點使插圖的套用走向了四維的範疇。網路作為新興的傳播媒介,有傳播速度快、傳播信息量大、無地域性、互動性強的特點,並且由於綜合了包括視頻、圖形、文字、動畫、音頻等在內的多種媒體的效果,增添了插圖的時間性和互動性,使插圖從二維、三維走向了四維空間的最新趨勢。大量的flash動畫在網上成為創作線上動畫和播放動畫主要形式。矢量形式的便捷和製作的快速,使插圖的傳播在網際網路(internet)上成為別致的風景線。而多媒體中,動畫同影像的結合,出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另外在電影製作中純動畫的影片出現,例如迪斯尼的《獅子王》、《小雞快跑》等以及夢工廠的《埃及王子》、《怪物史萊克》、《怪物公司》等也是建立在插圖基礎上發展它的擴展套用,同音樂、故事情節結合起來,使插圖設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圖形設計和插圖畫家重新確定的夥伴關係中,二者應找到共同前進之路。插圖畫的特長就在於能創造形象。當然了只幻想著只要有Freehand和Photoshop圖片處理軟體就足以應付一切,那只能是設計師的傲慢無理。作為插圖的訴求效果視對象而異,應該具有個性、機智、幻想、奇異性(非一般性)、現代感性形象或較強的審美之特點與趣味。因此,許多插圖設計師心裡都藏著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夢想,希望把自己的設計完全交給內心深處的創作直覺。但是,就象所有的商業設計一樣,插圖設計師必須從根本目的(傳播信息)出發,溶進自己的理解、激情,並運用高超的表現技法、技術、創造出為大眾(接受者)樂於接受的視覺語言。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插圖既不是作者僅僅從自己審美情趣出發的恣意所為,也絕不是書刊內容及其它信息的簡單告白和注釋。它必然是一種創造,是在傳播信息的制約下畫家的才能和個性的充分體現。它有巨大的價值和社會價值。直接影響和強化人們對文化的追求。這一切要求插圖設計師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審美水平以及藝術創作力。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對視覺語言的表現魅力的追求。

序言

肇始於20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在中國教育界積極引入西方先進的思想體系,形成現代的教育理念。這次運動涉及範圍之廣,不僅撼動了中國文化的基石——語言文字的基礎,引起漢語拼音和簡化字的變革,而且對於中國傳統藝術教育和創作都帶來極大的衝擊。劉海粟、徐悲鴻、林風眠等一批文化藝術改革的先驅者通過引入西法,並以自身的藝術實踐力圖變革中國傳統藝術,致使中國畫壇創作的題材、流派以及藝術教育模式均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新中國的藝術教育最初完全建立在蘇聯模式基礎上,它的優點在於有了系統的教學體系、完備的教育理念和專門培養藝術創作人才的專業教材,在中國藝術教育史上第一次形成全國統一、規範、規模化的人才培養機制,但它的不足,也在於仍然固守學院式專業教育。

作者簡介

張雪,現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系副主任中國廣告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為四川美術學院設計藝術系教授、系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重慶分會會員,重慶市工藝美術高級職稱評審會委員、重慶廣告協會理事、重慶市裝潢設計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重慶市設計學學科帶頭人後備人才。主要從事現代平面設計教學、設計及理論研究工作,先後出版“標誌設計新趨向》、《廣告形象》、《吉祥物設計新風采》、《VIS設計新風貌》、《後現代主義廣告思潮》、《廣告表現的形式語言》、《非主流創意的終極挑戰》、《後現代標誌設計》等設計理論專著。1997年“四川全興集團標誌”、獲中國100優秀標誌獎。1999年“四川美術學院標誌”、“成都旅遊標誌”、“第八屆世界盃拳擊賽標誌”、“六和豆漿標誌”獲99“中國之星”全國優秀標誌設計獎。2001年《有眼無珠》、《充耳不聞》招貼畫獲全國CAC公益招貼銅獎。1999年第七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吉祥物及招貼畫中標。2002年((第七屆中國金雞百

趨勢

插圖設計插圖設計

藝術需要個性,設計當然也需要個性,在這個個性張揚的數位化時代,越來越多的設計更需要具有個性。隨著電腦以及各種數位化設備在設計領域的廣泛使用,只有個性化的設計作品才能在行業中有立足之地,才能在行業中受到推崇,才能獲得藝術價值。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伴隨著生活節奏的變化和信息的視覺化的發展,數位化的設計正在侵蝕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處於藝術及設計領域邊緣的插圖設計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最近幾年,在圖書雜誌、時裝展示、廣告、音樂以及電視螢屏上,插圖畫頻頻亮相。而且越來越多的被套用到各行各業,在人類信息傳播的歷史過程中插圖設計逐漸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數字攝影是攝影的最新發展——攝影師用數位照相機拍攝對象或通過掃瞄器將傳統的正片掃描進電腦,然後在電腦螢幕上調整、組合、創作新的視覺形象,最後通過膠片記錄儀輸出正片或負片。這種新的攝影技術完全改變了攝影的光學成像的創作概念,而以數字圖形處理為核心,又稱'不用暗房的攝影'。它模糊了攝影師、插圖畫家及平面圖形設計師之間的界限,現今只要有才能,完全可以在同一台電腦上完成這三種工作。

一個高明的插圖畫家顯然不能不具備高度的表現力,這種表現力必然又是為更迅速、更方便、更清楚、更具心靈震撼力的傳播信息,而對表現語言進行的一種篩選、最佳化和創造。這種能力首先需要畫家具有較強的理解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具有把信息視覺化的轉化能力,它要求插圖畫家具有多變的形式語言和高超的表現技能,並能在適應特定的傳播需要的限制中充分發揮個性和意象的魅力。 “照相機的誕生並沒有將戲劇斬草除根,留聲機的發明也沒有封殺現場表演的音樂,計算機的套用並不意味著手工繪畫的終結,二者並行不悖。一些優秀的作品常常是傳統技藝和數位技術的混合體。用電腦掃描成品、手工處理色彩、利用其影響,所以這些能力都能充實你的工具箱而不是限制它。如果你不確信這個工具箱是多么的有用,那么,就請看一看插圖畫家的世界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