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標準

控制標準

控制標準(ControlStandards)是指計量實際或預期工作成果的尺度,是從整個計畫方案中選出的對工作績效進行評價的關鍵指標,是控制工作的依據和基礎。確定控制標準是控制過程的第一步,要控制就要有標準,離開可比較的標準,就無法實施控制。

控制標準控制標準
控制標準(ControlStandards)是指計量實際或預期工作成果的尺度,是從整個計畫方案中選出的對工作績效進行評價的關鍵指標,是控制工作的依據和基礎。確定控制標準是控制過程的第一步,要控制就要有標準,離開可比較的標準,就無法實施控制。

分類

1.定量標準與定性標準

定量標準就是可以用數字量化的標準。

定性標準,就是難以定量化的標準。

2.實物標準與價值(財務)標準

實物標準是一種非貨幣化的標準,用於反映定量的工作成果。

價值(財務)標準是用貨幣度量的標準。具體又分為費用標準、資金標準和收入標準。

要求

1.簡明適用

即保證標準明確、不含糊,對標準的量值、單位、可允許的偏差範圍等要明確說明,對標準的表述要通俗易懂,便於理解和接受。含糊的、解釋起來主觀隨意性大的控制標準是不利於控制的。

2.協調

管理控制工作覆蓋著組織活動的各個方面,制定出來的各項控制標準不可相互衝出,應該彼此協調一致。

3.可行且易操作

即標準的確定要客觀,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使絕大多數人通過努力都可以達到。因為建立標準的目的,是用它來衡量實際工作,並希望工作達到標準的要求。所以,控制標準的建立必須考慮到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如果標準過高,人們將因根本無法實現而放棄努力;如果標準過低,人們的潛力又會得不到充分發揮,降低工作效率

4.相對穩定

即標準要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要能用於一段較長的時間,即使有彈性,也是在一定的原則範圍內變化。否則,標準經常變化,會使標準缺乏權威性,並加大控制工作的難度。但這種穩定不是絕對的,控制標準也要隨組織活動的發展進行必要的調整。在一般情況下,隨著組織的發展和組織效率的提高,控制標準應不斷提高。

5.前瞻性

建立的標準既要符合現時的需求,又要考慮到將來的發展對控制指標的要求。

控制標準海馬公司質量控制標準

步驟

1.確定控制對象

(1)環境因素

(2)資源投入

(3)活動過程

2.選擇關鍵控制點

關鍵控制點:對計畫目標實現具有重大影響的關鍵點,它們是業務活動中的一些限定性不利因素,或是能使計畫更好地發揮作用的有利因素。主要有:

(1)影響整個工作運行過程的重要操作與事項。

(2)能在重大損失出現之前顯示出差異的事項。

(3)若干能反映組織主要績效水平的時間與空間分布均衡的控制點。

3.制定控制標準

制定控制標準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統計分析法

統計分析法是根據企業的歷史數據資料以及同類企業的水平,運用統計學方法來確定企業經營各方面工作的標準。用統計計算法制定的標準,便稱為統計標準。

統計分析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

局限性:

一是對歷史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要求高,否則制定的標準沒有任何意義;

二是統計數據分析方法選擇不當會嚴重影響標準的科學性;

三是統計資料只反映歷史的情況而不反映現實條件的變化對標準的影響;

四是利用本企業的歷史性統計資料為某項工作確定標準,可能低於同行業的先進水平,甚至是平均水平。

(2)經驗估計法

經驗估計法是根據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經驗,並參考有關技術檔案或實物,評估計畫期內條件的變化等因素,制定標準的方法。經驗估計法適用於缺乏技術資料、統計資料的情況。其優點是簡單易行,工作量小,但受主觀因素影響大,準確性差。

(3)工程標準法

工程標準法是指在對工作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並以準確的技術參數和實測的數據為基礎,通過科學計算確定標準的方法。是一精確的技術參數和實測數據為基礎,又稱為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通過二者研究制定生產定額,為基層管理人員更恰當地安排工作,更合理地評估員工績效,以及預先估計所需的人工和費用,建立了客觀的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