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丹[接骨丹]

接骨丹[接骨丹]
接骨丹[接骨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接骨丹(Toricellia angulata Oliv.)此藥為山茱萸科(鞘柄木科)植物角葉鞘柄木的根、根皮及葉。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上有環狀葉痕。因其有治療骨折的功效,故得此名。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接骨木 接骨木

角葉鞘柄木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上有環狀葉痕。葉互生,五角狀圓形,掌狀5~7淺裂.葉柄稍扁,呈鞘狀。花小,雌雄異株,4月下旬開花,雄花花瓣綠帶紅色,雌花無花瓣。8。9月結果.果近圓形。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00—1100米的潮濕灌木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新華姚灣溝和龍潭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信息

用於接骨的接骨丹 用於接骨的接骨丹

(《雲南中草藥選》)

【異名】象耳朵(《雲南中草藥選》),大葫蘆葉(《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鞘柄木的莖皮或葉。

【植物形態】見鞘柄木。

【採集】全年可采。曬乾研粉或鮮用。

【性味】甘,平。

【功用主治】活血,止痛,除風濕。

【選方】①治骨折:接骨丹鮮品適量,搗爛外包;或乾粉調水外包,亦可配方外包。隔日換藥一次。

②治風濕,跌打,骨折:接骨丹三至五錢,配方內服。(性味以下出《雲南中草藥選》)

該藥具有活血祛瘀、接骨、祛風利濕的功效。用於外傷骨折、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癆傷、產後腰痛、慢性腸炎、腹瀉等。

藥方1

(《紅河中草藥》)

接骨丹 接骨丹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赤火繩根的韌皮部。

【植物形態】見赤火繩。

【採集】全年可采。洗淨,切段,曬乾。

【性味】苦澀,涼。

【功用主治】收斂止血,續筋骨。治外傷出血,骨折,燒燙傷,慢性胃炎,胃潰瘍。

【選方】①治外傷出血:接骨丹,研末,外撒(加壓)。

②治燒燙傷:接骨丹二兩,凡士林一斤。煎熬後稍放冷,加入桉葉油2%攪勻備用。用時外塗。

③治慢性胃炎,胃潰瘍:乾接骨丹三至五錢,水煎服。

藥方2

接骨丹 接骨丹

【藥物組成】當歸1兩半(酒浸),黃耆1兩半,赤芍藥1兩半,牛膝1 兩半,肉桂1兩半,白芷1兩半,紫金皮4兩(童便浸),川烏1兩(炮),乳香半兩,沒藥半兩(另研,3錢醋淬)。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三○九引《德生堂方》。

【方劑主治】折傷。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酒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5丸,老人15丸,量虛實加減酒下,病上食後服,病下食前服。

藥方3

【藥物組成】木鱉子1兩(燒,去皮),半夏2兩,南星4兩,紅豆半兩,沒藥1錢,自然銅(炒)1錢。

【處方來源】《施圓端效方》引大名藥德全方(見《醫方類聚》卷一八八)。

【方劑功效】正骨。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生薑汁4兩,同醋打麵糊,調藥2錢,塗損處,裨正,綿裹之溫熱,令汗孔開而藥力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