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信·轉芳徑

《探芳信·轉芳徑》是吳文英寫的詩歌,“轉芳徑”三句,寫史家花園景。言史家花園中芳徑曲折,清晨的水霧遮蔽了池中的漣漪水紋,魚兒在池中戲耍暢遊。

作品原文 

 探芳信⑴麓翁小園早飲⑵,客供棋事琴事轉芳徑。見霧卷晴漪,魚弄游影。旋解纓濯翠,臨流撫菱鏡⑶。半林竹色花香處⑷,意足多新詠。試衣單、雁欲來時⑸,舊寒才定。門巷對深靜⑹。但酒敵春濃⑺,棋消日永⑻。舊曲猗蘭⑼,待留向、月中聽。藻池不通宮溝水⑽,任泛流紅冷。小闌乾、笑拍東風醉醒⑾。[1]

作品注釋 

 ⑴探芳信:詞牌名。一名“探芳訊”。雙調,有八十九字、九十字兩格,上片九句,下片八句各五仄韻。或下片第一句不押韻,則下片為四仄韻。此調與“探芳新”有異同。[2]⑵麓翁:即史宅之,字之仁,為宋相史彌遠之子。《寧波府志》:“史子仁,心非叔父彌遠所為,著《升聞錄》以寓規諫。避勢遠嫌,退處月湖,寧宗御書‘碧沚’賜之。”“之”與“子”一字之差,《府志》不雲彌遠子,而為侄。宅之曾總攬朝廷財政,與吳文英為同鄉。[3]⑶流:一作“枰”。鏡:一作“瑤”。⑷半:一作“修”。⑸試衣單、雁欲上來時:一作“試把龍唇供來時”。⑹對:一作“都”。 ⑺春濃:一作“曉寒”。⑻棋:一作“共”。⑼猗蘭:一作“漪瀾”。⑽藻池不上:一作“藻萍密布”。通:原注“去聲”。 ⑾醉:一作“醇”。[4]

作品鑑賞

“轉芳徑”三句,寫史家花園景。言史家花園中芳徑曲折,清晨的水霧遮蔽了池中的漣漪水紋,魚兒在池中戲耍暢遊。“旋解”四句,詞人遊園即事。言詞人解開頭束,就在這清水池畔彈起瑤琴來。詞中“菱鏡”應為“瑤軫”。這兩句可見詞人目中無人的狂態,又可知吳史兩個人相交非淺,所以可隨他在園中自由作為。園中竹林半掩,花香襲人,使詞人意氣風發,激發出他的創作欲。“試衣單”兩句。言這時候已到了試穿單衣,大雁回飛,春寒將過去的時候了。上片寫園中即事。 “門巷”五句,扣詞序中“小園早飲,客供棋事琴事”。言一進花園門就是曲徑通幽。麓翁安排在園中設酒宴,足可以抵得上去觀賞“淡妝濃抹”的西湖春色。詞人說:我們且用弈棋來消磨漫長的白天;這《猗蘭》琴曲,是不是留到夜深月明時再靜靜聆聽?“猗蘭”,琴曲名,相傳為孔子所作。“藻池”兩句,化用“紅葉題詩”典故。據《太平廣記》載:“唐禧宗時,宮女韓氏以紅葉題詩,自御溝中流出,為於佑所得;佑亦題一葉,投溝上流,韓氏亦得而藏之。後帝放宮女三千,佑適娶韓,既成禮,各於笱中取紅葉相示,乃開宴曰:‘予二人可謝媒人’。韓氏又題一絕曰:‘一聯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此言園中藻形小池沒有水溝通向外面,所以一任紅花綠葉飄浮滿池,也無人去用它們題詩,抒發自己的春情,兼搏取別人的同情。“小闌乾”一句,以己填作新詞收束,並與上片“意足多新詠”遙向呼應。此言自己倚著園中走廊欄乾,拍著節拍填寫這首《探芳信》詞,東風拂面,早飲後的微醉也漸漸清醒。下片重在寫棋事、琴事和自己的填詞。[4]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12—約1272),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5]

擴展閱讀

最強棄少http://www.7kwx.com/0/198/
妙手天師http://www.7kwx.com/0/210/
將夜http://www.7kwx.com/0/5/
天才相師http://www.7kwx.com/0/196/
求魔http://www.7kwx.com/0/170/
聖堂http://www.7kwx.com/0/99/
神煌http://www.7kwx.com/0/203/
楚漢爭鼎http://www.7kwx.com/0/19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