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行迫擊炮未來發展

探索自行迫擊炮未來發展

歷次戰爭和武裝衝突的實戰經驗證明,迫擊炮在戰場上常常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今隨著軍事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迫擊炮的研製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種昔日廉價、簡陋的步兵火炮。許多國家在發展普通迫擊炮的同時日益重視自行迫擊炮,並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開發——不僅要研製線膛或滑膛迫擊炮,還要研製完整的彈藥體系(炮彈彈體、裝藥及引信)、發射平台及火控系統。
自行迫擊炮的結構發展
其實,自行迫擊炮系統已經出現許多年了。當時通常的作法是將迫擊炮安裝在履帶式裝甲車或體積較小的輪式裝甲車後部,必要時可以將迫擊炮拆出單獨使用,所以老式的自行迫擊炮往往還備有炮盤和炮架。例如許多國家都使用瑞典阿爾維斯·赫格隆公司的BV206無裝甲全地形車來搭載81毫米迫擊炮。為了消除射擊所產生的後坐力,該炮被安裝在了一個特殊的彈性平台上;而芬蘭國防軍則在帕提亞履帶式全地形車上安裝了一門半固定式120毫米迫擊炮。
普通迫擊炮在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被炮盤及地面吸收,而自行迫擊炮射擊時的後坐力被載車的底盤吸收了。一般來說,履帶式車輛對後坐力的吸收比輪式車輛要好。老式自行迫擊炮需將載車後部上方的大艙蓋打開才可射擊,這個艙蓋可保護車內乘員免受炮彈彈片和輕型火力的傷害,但不能保證乘員在核生化條件下作戰。
口徑較小的自行迫擊炮(如81毫米炮)通常安裝在一個轉盤上,以便炮管能快速轉動,並在不移動車輛的情況下對戰場目標實施360°;環射,但是重型迫擊炮跑身的鏇轉卻受到很大的限制。現在世界各國研發了多帶炮塔的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系統。這種炮塔可以安裝在各種履帶或輪式裝甲底盤上,而且都裝備了反後坐力裝置,便於更好地吸收火炮射擊時所產生的震動。
帶炮塔的120毫米迫擊炮比普通的可分拆式自行迫擊炮有了重大的進步,其裝甲防護可使乘員免受炮彈彈片、輕火力及核生化的傷害,還可縮短戰鬥和撤退的時間,快速轉進至新的發射陣地,從而免遭反擊火力的報復。
傳統迫擊炮的作用只是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然而隨著地面戰鬥形式的轉變,炮塔型自行迫擊炮今後將更多地執行直射火力任務來壓制戰場目標。帶有觸發引信的120毫米高爆迫擊炮彈雖不可能擊毀一輛坦克,但卻可以毀掉一般車輛。在城市作戰中,帶炮塔的迫擊炮是非常靈活有效的武器系統。它能夠為部隊提供直射和曲射火力。目前除了瑞典和芬蘭研製的120毫米Amos系統為雙管外,近期各國開發的多為單管炮塔型迫擊炮。雙管炮雖然能夠提供多一倍的火力,但整個系統的重量和複雜程度大為增加。
儘管現在研製和裝備有炮塔的自行迫擊炮是一個大趨勢,但普通的自行迫擊炮仍有一定的市場。此種迫擊炮不僅便宣而且一體化程度也比炮塔型迫擊炮高,火炮可以快速收回並置於裝甲的保護之下,而且敵人很難在一群車輛中分辨出哪一輛是自行迫擊炮。
未來需求促進新炮研製
近年來,由於新的作戰形式層出不窮,促使美、英、德等國開始重視裝備120毫米自行迫擊炮。
美國陸軍過去裝備了安裝在M113裝甲運兵車底盤上的81毫米和107毫米迫擊炮。1988年以色列的“索爾坦”迫擊炮系統在招標競爭中勝出,開始取代美國陸軍中原有的老式自行迫擊炮。不過“索爾坦”仍安裝在M113裝甲運兵車上。該型火炮系統被命名為M1064A3,攜彈量69發。
美國陸軍的“未來戰鬥系統”(FCS)將裝備一種名為“非視距瞄準火力”(NLOS-M)的自行迫擊炮。FCS依靠由多個感測器所組成的網路來判別威脅的方位,並且在這種威脅帶來麻煩之前對其進行快速打擊。現在NLOS-M有兩個候選者——瑞典“先進迫擊炮系統”(AMOS)以及由英國BAE系統公司和RO防務公司聯合研製的“裝甲迫擊炮系統”(AMS)。但是這兩種武器都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滿足美國陸軍的全部要求。針對美國市場,帕提亞/赫格隆公司已經簽署了技術轉讓許可證,將AMOS轉讓給美國的AAI公司,而RO防務公司已經將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分部作為AMS在美國的代理。
英國陸軍裝備的自行迫擊炮是RO防弩司生產的安裝在M32裝甲車上動的81毫米迫擊炮。該炮為“武士”步兵戰車營提供曲火力支援。從長遠來看,81毫米迫擊炮將會被新型的120毫米自行迫擊炮所代替。它們可能是AMS的改進型(AMSII)、AMOS或一種更先進的型號。英國陸軍目前最優先發展的項目是“未來效能系統”。該系統要求其所有的裝備必須可以由C-130型運輸機空運,這意味著輕重量是至關重要的。
德國陸軍希望用新型120毫米自行迫擊炮來取代現在裝在M113裝甲車底盤上的120毫米迫擊炮。根據德軍的要求,有兩種帶炮塔的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符合其要求。它們是AMOS和AMS II。火炮底盤則有眾多的候選者,包括CV90、新型“美洲豹”輪式步兵戰車、由M113底盤發展而來的“巨蜥”裝甲車以及“拳擊手”(8×;8)裝甲車。
此外,澳大利亞需要20門120毫米滑膛迫擊炮。英國的AMS已經在澳洲作過了測試。芬蘭和瑞典已選擇AMOS來滿足它們未來對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的需求。
種類繁多的新式自行迫擊炮
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最近推出一種以WZ551輪式裝甲車為底盤的120毫米自行迫榴炮。WZ551裝甲車已在人民解放軍中服役,而且已出口到阿曼和斯里蘭卡兩國。
這種迫榴炮具有全封閉炮塔和加長的120毫米炮營,可提供直射和曲射火力,裝有1台半自動裝彈機,並攜有36發炮彈。炮塔的鏇轉和火炮的仰俯為電動,但也可以手工操作。該炮配有自動/半自動火控系統,安裝有普通的直射/曲射瞄準具。
這種120毫米迫榴炮備有多種彈藥:兩種高爆彈,一種最大射程為9.5千米,一種為8.5千米;直射高爆反坦克彈,最大射程1.2千米。不過這種迫榴炮並未進入現役,軍隊目前仍然在使用履帶式裝甲運兵車搭載的82毫米或120毫米迫擊炮。
法國TDA武器公司以生產迫擊炮而聞名。該公司生產的迫擊炮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列,包括60毫米、81毫米和120毫米各種口徑,其中120毫米MO-120-RT線膛迫擊炮已在24個國家的軍隊中服役。TDA最新研製的是120毫米2R2M線膛迫擊炮。該炮是為了滿足未來法軍作戰需要、於20世紀90年代研製的新型高機動迫擊炮系統。該炮裝在一個鏇轉炮盤上,其轉動和仰俯靠1根操縱桿來控制。2R2M所使用的彈道技術與MO-120-RT一樣。當使用火箭助推彈藥時,它的最大射程為13千米。標準高爆彈的最大射程為8.135千米。2R2M裝備有液壓反後坐力系統。目前這種火炮正安裝在“鋸脂鯉”8×;8底盤、土耳其FNSS公司的輪式裝甲步兵戰車底盤上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將該炮安裝在各種履帶和輪式車輛上進行測試(“龍火”無人操縱迫擊炮項目)。法國陸軍已訂購了VAB戰車為底盤的2R2M樣炮,於2003年底交付使用。
德國陸軍多年來一直使用萊金屬公司的“鼬鼠”裝甲車搭載“陶”式反坦克飛彈和20毫米加農炮。最近萊茵金屬公司又開發了“鼬鼠”2型裝甲車。它有較長的底盤並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和承載力。德國陸軍第一次採購了67輛“鼬鼠”2型戰車。最近,德軍想利用該車來作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的底盤,裝備空降部隊。目前萊茵金屬公司研製了2輛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試驗平台,將於2004年交付部隊。最終德國陸軍大約需要94門。
“鼬鼠”2 120毫米自行迫擊炮在車後部裝有1門前裝填滑膛迫擊炮,乘員3人。該炮裝有火控計算機及混合式導航系統,以確保火炮的射擊精度及車輛的精確定位。“鼬鼠”2還裝有反後坐力裝置和2個減震器,以降低火炮射擊所產生的震動,為火炮提供穩定的射擊平台。該炮裝有全裝甲並具有防核生化作戰能力。“翩鼠”2迫擊炮備彈20發,發射3發炮彈所需時間為20秒。此外,德軍還開發了“鼬鼠”2型彈藥補給車。
為了滿足北歐國家特別是瑞典和芬蘭軍隊的未來需求,20世紀90年代瑞典赫格隆公司和芬蘭帕提亞武器系統公司簽定了一項共同研製雙管120毫米自行迫擊炮(AMOS)的協定。起初他們設計了一種雙管前膛裝填式迫擊炮,但不久就改為後膛裝填了。儘管AMOS的雙管炮塔比較重,但它卻擁有更強大的火力。該炮裝有鏇轉式裝彈機,射速高達26發/分,而且可使16發炮彈落在同一個目標上,最大射程為10千米。AMOS還可靈活地選擇火控系統。
該項目中赫格隆負責研製炮塔,帕提亞負責研製迫擊炮。芬蘭國防軍簽定了購買24輛AMOS的契約,總價值為1.1億美元。這些迫擊炮將安裝在帕提亞公司新研製的輪式裝甲模組車輛(AMV)上,計畫於2006~2009年交付芬蘭陸軍。瑞典陸軍打算將AMOS安裝在CV90步兵戰車底盤上,一共訂購了40輛AMOS/CV90。
俄羅所為了提高其空降師的整體火力支援能力,研製了2S9“諾娜”120毫米自行迫榴炮。該炮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服役。2S9以BMD步兵戰軍為底盤,戰鬥全重8.7噸,乘員4名,可以使用降落傘進行空投作戰。2S9在全封閉的炮塔上裝有1門2A51線膛後裝填迫榴炮,火炮方向射界為左右各35°;,高低射界-4°;~+80°;,備彈25發,還可以通過炮塔後部下方的艙口給火炮裝填彈藥。2S9迫榴炮所使用的彈藥包括高爆彈、發煙彈、白磷彈及高爆反坦克彈,其中高爆反坦克彈可擊穿650毫米厚的鋼製裝甲。
俄羅斯2S23型120毫??有很高的機動能力。該炮備有全新的炮塔及1門方向射界各35°;的120毫米線膛迫榴炮,帶彈30發。目前只有少量2S23在俄陸軍服役,已向國外出口。
俄最新的自行迫擊炮系統是2S31“維娜”該炮以庫爾甘機器製造廠生產的BMP-3步兵戰車為底盤。2S31裝備1門長管120毫米線膛炮,在它的自動裝彈機上裝有22發炮彈,其餘48發炮彈則裝在車內。該炮裝有計算機化的晝/夜火控系統及雷射測距/指示器。與2S9和2S23相比,2S31具有更快的反應力和更高的命中精度。
由捷克ZTS公司研製的pram-S120毫米自行迫擊炮以俄制BMP-2步兵戰車為底盤。不過ZTS作了一些改動:加長了車身,並增加了1對負重輪。該炮車身後部突起,在車體前部有1門120毫米迫擊炮裝在方向射界為左右各15°;的轉盤上。該炮最大射程為8.036千米,備彈80發,其中有21發裝在自動裝彈機中。該炮可以20發/分鐘的速度進行連射。當時共製造了12門,後來捷克斯洛伐克解體時,捷克和斯洛伐克各分得6門。
最近由通用動力地面系統分部加利福尼亞技術中心、BAE公司及RO防務公司3家出資研製的AMS II問世了。AMS II以AMS為原型,用了10年時間開發研製而成。它的第一個用戶是沙特國民衛隊。該國共訂購了73門裝在LAV(8×;8)輪式戰車底盤上的AMS II 120毫米迫擊炮。比利時的MECAR公司也與沙特簽訂了一份契約為其提供彈藥。
AMS II擁有一個重新設計的全電動炮塔,可以有效地抵禦7.62毫米槍彈的打擊。另外它還裝有附加裝甲,能夠提供更有效的防護。該炮裝有數位化全天候火控系統和非常先進的危機警告系統。此外,它的開放式系統結構允許曰後安裝“未來網路戰鬥管理系統”界面。AMS II可以在15秒鐘之內進入戰鬥狀態。火炮在曲射時的最大射程為10千米,直射時為1.2千米。它可以使用所有標準型號的120毫米滑膛彈藥。AMS II已經成功地試射了“斯特里克斯”(STRIX)頂部攻擊反裝甲彈藥。第一輛使用“鋸脂鯉”III(8×;8)輪式戰車底盤的AMS II最近已經完成,並於2003年底開始射擊測試。
威力倍增的新型彈藥
長期以來自行迫擊炮一直使用3種最基本的傳統型迫擊炮彈——高爆彈、發煙彈和照明彈。高爆彈通常在防禦和進攻時提供壓制火力;發煙彈可以掩護己方部隊的行動;照明彈通常被用於戰場照明,使友軍可以及時發現敵人。
不過隨著紅外熱成像儀等全天候觀瞄設備的普遍使用,照明彈的作用遠不如過去重要。高爆彈雖然仍是打擊開闊地帶敵軍和非裝甲類車輛最有效的彈藥,但它對裝甲車輛沒有什麼效果。近年來120毫米迫擊炮彈開始使用集束子母彈,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攻擊步兵戰車脆弱的頂部,還可以大量殺傷開闊地帶的敵軍。當這種炮彈的子彈藥使用聚能裝藥時,可以擊穿70毫米厚的普通鋼質裝甲。第一代集束炮彈沒有自毀裝置,使得一些子彈由於各種原因而沒有爆炸,從而造成戰後傷害平民和難於清理的問題。不過新一代集束彈已經具備了適合的自毀裝置。
瑞士RUAG公司研製的迫擊炮子母彈是一種非常先進的120毫米迫擊炮彈藥。它可同時拋撒32牧多用途反步兵/反裝甲集束子彈藥,於2002投產並已在瑞士陸軍中使用。芬蘭也訂購了這種子母彈,瑞典也開始測評。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研製的M971型120毫米迫擊炮子母彈可裝24發M87改進型多用途集束彈藥,而這種子彈藥可擊穿105毫米厚的鋼質裝甲。
近年來,一些精確制導的120毫米迫擊炮彈紛紛走向市場。其中第一種在歐洲技入使用的是薩伯-博福斯動力公司研製的120毫米“斯特里克斯”型末制導迫擊炮彈。它的研製成功對反裝甲作戰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該炮彈採用聚能裝藥,使用火箭增程發動機的最大射程7.5千米,可以擊毀主戰坦克的頂裝甲。另外,俄羅斯KPB儀表設計局研製的“格蘭”雷射制導武器系統的核心是一門120毫米迫擊炮。它的炮彈採用半自動雷射制導器和集束殺傷彈頭。武器系統配備有雷射與熱像搜尋系統。炮彈最大射程為7.5~9千米,對固定目標的殺傷機率為0.8~0.9,對活動目標的攻傷機率為0.75。與此同時,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新研製的XM395型120毫米制導迫擊炮彈對重要戰場目標的壓制範圍為12~15千米,對目標的殺傷機率為O 9。
火控系統尚有發展空間
在一般概念中,迫擊炮屬於方便、廉價的火力支援手段,因而用不上特別精密複雜的火控系統。目前絕大多數自行迫擊炮的確仍在使用傳統的間接瞄準裝置。但是隨著現代作戰方式對支援火力的全新要求和新型精確彈藥的使用,新型自行迫擊炮也開始配備完善的電子火控系統,以提高其火力的精度和效率。
美國陸軍目前正在試驗名為“迫擊炮射擊控制”(MFC)的火控系統。這種包含有晝/夜觀察裝置、雷射測距儀、數字通信裝置及精密定位設備l的系統具有很完善的功能,使對目標測距和定位的精準程度比以前有了極大的提高,並且大幅度地縮短了進入戰鬥的時間。MFC配合精確制飛彈藥能使迫擊炮的毀傷效率提高數十倍,以前需要好幾分鐘時間、發射幾十發炮彈才能摧毀的目標現在只要十幾秒、2~3發精確制飛彈藥就能消滅。
類似MFC這樣的迫擊炮火控系統還可以和為重型火炮配備的前進觀察員或空中的無人機聯網,從而獲得更廣泛的戰場信息,更快速完成不同火力打擊任務。可以預見,最新一代自行迫擊炮將裝備先進的、計算機化的晝/夜射擊控制系統及車載導航系統,從而使其快速、靈活的支援能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