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湖

排湖

排湖位於湖北省仙桃市。仙桃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東至省會城市武漢81公里,西距開發熱土三峽200公里,北依漢水,南望長江,京珠、滬蓉高速公路橫貫全境,區位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暢。排湖是仙桃的母親湖,距市治18公里,原有水面110平方公里,素稱百里排湖,為仙桃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歷盡滄桑,現有水面13.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湖泊介紹

排湖排湖介於東徑112°56′-113°49′,北緯30°04′-30°32′之間,處於北亞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 四季分明,光熱充足, 雨量充沛,春夏雨熱同步,秋冬陽光互補。全市太陽總輻射量為45.6-46千焦爾/平方米,平均日照時數為1997.8小時,平均溫度為16-16.4℃,無霜期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160毫米,優越的氣候環境,有利於境內各種水生生物的繁殖和養殖。
排湖水質良好,水源取自漢江,為國家南水北調的水源,PH值為6.5-7.8之間,水中溶氧量8-10毫克/升之間,營養豐富,無污染現象,土壤呈油黑色,下層硬質沙土,土壤的酸鹼度PH值為7.6-8之間,適宜魚類、餌料生物的養殖生長,是發展水產養殖業的理想區域。
排湖水產資源十分豐富,年產水產品20多萬噸,過去養殖以常規魚為主,隨著市場的變化,根據市場需求,名特水產品的養殖在突飛猛進的發展。2004年,以匙吻鱘為主導的以及河蟹、黃鱔、黃顙、鱖魚、蝦類、回魚、龜鱉、泥鰍、青魚等名優水產品產量達到3萬噸。
排湖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盛夏時節,湖光瀲灩,風清荷香,水珠映日,晶瑩閃光,若蕩舟湖中,採蓮摘菱,執竿垂釣,樂趣無窮,是避暑、遊覽的好地方。著名作家、原中國文聯副主席碧野在排湖寫下了散文《靜靜的排湖》。排湖南岸的謝家灣,是元末農民趙義領袖陳友諒的祖籍,遺有陳友諒的豐富傳說及舉義遺址,如擂鼓台、洗馬池、系馬樁等。相傳附近曾是楚王遊獵棲息的五樂台,曾出土青銅予、銘文戈、銅箭鏃等戰國文物多件。排湖西、北岸有三大漢代古墓群。

開發及投資

2005年初,仙桃萬鉅投資有限公司與仙桃市人民政府簽訂了《排湖開發框架協定》,由仙桃萬鉅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以上,在10年時間裡開發排湖的排中、特養兩分場總計約12000畝,使其發展為集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等多種產業的生態旅遊風景區。
1、排湖定位
根據湖北省2001至2002年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結合排湖自身實際情況和仙桃人文資源,排湖作為景區定位為──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其理由:一是排湖的景觀特徵不鮮明,資源不豐富,知名度不高;二是排湖的文化底蘊不厚實,可供挖掘的東西太少。
2、概念規劃
在概念上可以初步提出四大主題,即:城市濕地、江漢漁鄉、湖泊氧吧和休閒水城。分別對應想去、想看、想玩、想留。
一是城市濕地,打濕地牌,做生態文章。建成排湖濕地景觀帶和濕地生態展覽館,使其成為集觀賞、科普於一體的濕地公園。濕地是集排湖的特色表達,自然的再現,自然的描寫,自然的體現,也代表現代旅遊的潮流。城市的寓義有二:一則離仙桃不遠,可為城郊;二則未來排湖即成為旅遊城,輻射帶動周邊十個鄉鎮乃至300公里半徑範圍內的區域。
二是江漢漁鄉,打漁鄉牌,做民俗文章。集中濃縮展示荊楚文化和江漢平原的漁鄉風情,包括荊楚大地、江漢平原的人文歷史、民俗民風。以此滿足遊客大眾化、生活化和懷舊的需求。
三是湖泊氧吧,打體操牌,做運動文章。延伸仙桃體操之鄉的概念,建一批水陸參與型、娛樂性的有氧運動項目,如沙灘、浴場、水上運動等項目吸引遊客運動健身。
四是休閒水城,打水城牌,做休閒文章。借鑑威尼斯水城的風格,建成休閒度假村和會議中心等項目。這一主題將會用大面積緩坡、草坪,具有仙桃特色的桃林,開放簡捷的空間,散置的建築物,蜿蜒城中的湖水來表達,體現出一種開放、簡捷、舒展、輕鬆的空間和親水、清靜的排湖個性。
3、功能布局
按照東靜西動,南靜北動的設計思路,對四大主題所涉及的項目作合理分布。北面,建成遊客活動中心,包括大門、商店、餐飲、民俗文化等,用一條沿湖親水休閒帶與湖面過渡,一則美化,二則隔離污染。西邊為健康旅遊區,分布一些運動、健身遊樂項目。南邊為濕地公園,主要是觀鳥、觀魚、觀賞荷花等水生動植物和開展科普教育。東邊為休閒度假區,包括休閒的別墅、度假村、會議中心等,在緊靠排南河的林蔭道旁分布若干情人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