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我過也

②中行文子:晉國大臣,即荀寅。 ①⑥過:過失,過錯 ①⑧乃去之:於是離開了縣城。

原文

晉①中行文子出亡③,過於縣邑④。從者⑤曰:“此嗇夫⑥,公之故人,公奚⑦不休舍⑧且⑨待後車?”文子曰:“吾嘗⑩好音①①,此人遺①②我鳴琴①③;吾好佩①④,此人遺我玉環;是振①⑤我過①⑥者也。以求容於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①⑦於人也。”乃去之①⑧。果收①⑨文子後車二乘②而獻之其君矣。(出自《韓非子說林下》)

翻譯

晉國六卿之一的中行文子(荀寅)逃跑到出來,經過縣城。隨從的人問道:“這裡的主管,是您的老熟人,你為什麼不在這裡休息一下,同時等等後面的車?”文子說:“我曾經喜愛音樂,這個人就贈給我琴;我喜愛飾物,這個人就贈給我玉環。這是助長我的過錯啊。從前他刻意來迎合我,我現在正怕他拿我取悅於別人呢!”於是,文子離開了那裡。這個人知道中行文子一行路過後,果然拘捕文子落後的二輛馬車,獻給了他的國君。

道理

這個故事說明那些為達到某種目的,拿著禮物來結交你的人,是討好你,甚至是拉你下水;一但你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權勢,他說不定還會拿你當禮物去討好別人。對於這樣的人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從一開始就拒絕他的討好

注釋:

①晉:春秋時晉國
②中行文子:晉國大臣,即荀寅。中行,複姓:文子,諡號
③出亡:逃亡在外面
④縣邑:縣城
⑤從者:隨從的人
⑥嗇夫:本指農夫,後用作小官名
⑦奚:為什麼
⑧休舍:休息住下
⑨且:連詞,又,也
⑩嘗:曾經
①①好音:愛好音樂
①②遺:贈送
①③鳴琴:使物體發聲稱鳴
①好:愛好
④佩:通“佩”
①⑤振;這裡是助長的意思
①⑥過:過失,過錯
①⑦求容:求得容身。此指求取(別人)喜歡
①⑧乃去之:於是離開了縣城。去,離開
①⑨收:拘捕
②0二乘(Sheng):兩輛車。乘,車輛
【作者簡介】
韓非子(約前280-前233),戰國晚期韓國(今河南省新鄭,屬鄭州 ;鄭韓古國在今天的河南新鄭)人,漢族,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稱“韓非子”。韓非原為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苟卿。韓非口吃,但他善於寫作,且繼承和發展了荀子的法術思想,同時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學說,比較各國變法得失,提出“以法為主”,法、術、勢結合的理論,集法家思想大成。韓非多次上書韓王變法圖強,不見用,乃發憤著書立說,以求聞達。秦王政慕其名,遺書韓王強邀其出使秦國。韓非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他創立的法家學說,為中國第一個統一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誕生提供了理論依據。韓非在秦遭李斯、姚賈誣害,死獄中。今存《韓非子》僅五十五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