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魯伊特音樂節

拜魯伊特音樂節

在拜羅伊特歌劇院舉辦歌劇節的氣氛在世界樂壇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年華格納在位於巴伐利亞美麗的洛可可鎮建造這座宏偉的歌劇院,是為了實現他畢生的雄心壯志。

基本信息

簡介

拜魯伊特音樂節拜魯伊特音樂節

在拜羅伊特歌劇院舉辦歌劇節的氣氛在世界樂壇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年華格納在位於巴伐利亞美麗的洛可可鎮建造這座宏偉的歌劇院,是為了實現他畢生的雄心壯志。1876年劇院以上演華格納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開場。這座帶有夢幻色彩的歌劇院,融會了十九世紀西方工業革命的先進技術和希臘風格的建築特色,這也正是當年古典作曲家們強調個人主義和權力至上的真實寫照。

擁有環形劇場的拜魯伊特歌劇院,其觀眾席間沒有預留過道,因而觀眾往往要等到這排人全部到齊後才能安然入座。演出開始之後劇場所有的門都被關上,在昏暗的燈光下,觀眾唯一可以看到的是來自樂池裡的橙色光束。樂池是根據華格納的構想建造的。低陷的樂池使觀眾無法看到樂手甚至指揮,其目的在於營造華格納歌劇中那獨特、深沉的音響效果。

但是,坐在這座充滿十九世紀美學觀點氛圍的古樸的劇場裡,觀眾也不得不做些妥協,欣賞華格納歌劇的觀眾常常覺得無法忍受沒有空調和扶手的硬座席。然而,不可思議的是,既便如此,拜魯伊特音樂節的觀眾仍從世界各地蜂擁前來朝聖。

歷屆主題

年份 作品 指導
1876 尼伯龍根的指環 理察·華格納
1882 (– 1933) 帕西法爾 理察·華格納
1886 (– 1906)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柯西瑪·華格納
1888 (– 1899) 紐倫堡的名歌手 奧古斯都·哈拉赫
1891 (– 1904) 唐豪瑟 柯西瑪·華格納
1894 (– 1909) 羅恩格林 柯西瑪·華格納
1896 (– 1931) 尼伯龍根的指環 柯西瑪·華格納
1901 (– 1902) 漂泊的荷蘭人 齊格弗里德·華格納
1911 (– 1925) 紐倫堡的名歌手 齊格弗里德·華格納
1914 漂泊的荷蘭人 齊格弗里德·華格納
1927 (– 1931)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齊格弗里德·華格納
1930 (– 1931) 唐豪瑟齊格弗里德·華格納
1933 (– 1934) 紐倫堡的名歌手 海恩茲·提貞
1933 (– 1942) 尼伯龍根的指環 海恩茲·提貞
1934 (– 1936) 帕西法爾 海恩茲·提貞
1936 (– 1937) 羅恩格林 海恩茲·提貞
1937 (– 1939) 帕西法爾 海恩茲·提貞
1938 (– 1939)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海恩茲·提貞
1939 (– 1942) 漂泊的荷蘭人 海恩茲·提貞
1943 (– 1944) 紐倫堡的名歌手 海恩茲·提貞
1951 (– 1973) 帕西法爾 維蘭德·華格納
1951 (– 1952) 紐倫堡的名歌手 魯道夫·奧托·哈特曼
1951 (– 1958) 尼伯龍根的指環 維蘭德·華格納
1952 (– 1953)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維蘭德·華格納
1953 (– 1954) 羅恩格林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54 (– 1955) 唐豪瑟維蘭德·華格納
1955 (– 1956) 漂泊的荷蘭人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56 (– 1960) 紐倫堡的名歌手 維蘭德·華格納
1957 (– 1959)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沃爾夫岡·華格納
1958 (– 1962) 羅恩格林 維蘭德·華格納
1959 (– 1965) 漂泊的荷蘭人 維蘭德·華格納
1960 (– 1964) 尼伯龍根的指環沃爾夫岡·華格納
1961 (– 1967) 唐豪瑟 維蘭德·華格納
1962 (– 1970)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維蘭德·華格納
1963 (– 1964) 紐倫堡的名歌手 維蘭德·華格納
1965 (– 1968) 尼伯龍根的指環 維蘭德·華格納
1967 (– 1972) 羅恩格林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68 (– 1975) 紐倫堡的名歌手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69 (– 1971) 漂泊的荷蘭人 奧古斯都·埃弗丁
1970 (– 1975) 尼伯龍根的指環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72 (– 1978) 唐豪瑟 格爾茲·弗里德里希
1974 (– 1977)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奧古斯都·埃弗丁
1975 (– 1981) 帕西法爾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76 (– 1980) 尼伯龍根的指環 派屈克·切魯
1978 (– 1985) 漂泊的荷蘭人哈利·庫甫
1979 (– 1982) 羅恩格林 格爾茲·弗里德里希
1981 (– 1987)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讓-皮埃爾·龐尼爾
1981 (– 1988) 紐倫堡的名歌手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82 (– 1988) 帕西法爾 格爾茲·弗里德里希
1983 (– 1986) 尼伯龍根的指環 彼德·哈爾
1985 (– 1995) 唐豪瑟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87 (– 1993) 羅恩格林 維爾納·赫爾佐克
1988 (– 1992) 尼伯龍根的指環 哈利·庫甫
1989 (– 2001) 帕西法爾沃爾夫岡·華格納
1990 (– 1999) 漂泊的荷蘭人 迪爾特·多恩
1993 (– 1999)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海涅·穆勒
1994 (– 1999) 尼伯龍根的指環 阿爾弗萊多·吉爾西納
1996 (– 2002) 紐倫堡的名歌手 沃爾夫岡·華格納
1999 (– 2005) 羅恩格林 凱特·瓦爾納
2000 (– 2004) 尼伯龍根的指環約根·弗萊姆
2002 (– 2005) 唐豪瑟飛利浦·阿勞
2003 (– ?) 漂泊的荷蘭人柯勞斯·古特
2004 (– ?) 帕西法爾 克利斯朵夫·斯林根斯夫
2005 (– ?)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克利斯朵夫·馬塔勒
2006 (– ?) 尼伯龍根的指環 唐克德·多斯特
2007 (– ?) 紐倫堡的名歌手 卡特琳娜·華格納

本屆重頭戲

主席::沃爾夫岡•華格納
主演:坦克雷德•多斯特(TankredDorst)全新導演的《指環》全集
指揮:克里斯蒂安•蒂勒曼。
主持:由86歲的華格納孫子沃爾夫岡(WolfgangWagner)主持
對本屆主持人的評論:不僅是藝術家,還是一位性格執拗的成功的經營商。

評析

本屆是現年80高齡的戲劇導演多斯特首次執導歌劇,而且是在開幕前1年不到臨時救場。音樂節入場券照樣熱銷,供求比例達到1比10。一張70歐元的票子在黑市能賣到幾千歐元。儘管媒體對多斯特的導演褒貶不一,但媒體一致對蒂勒曼的指揮給予最高評價。

拜魯伊特音樂節的組織管理權一直保留在華格納家族手中。有訊息說,沃爾夫岡不久將退休,接替他的將是他28歲的女兒卡塔琳娜(Katharina),這位缺乏經驗的年輕人,明年計畫將華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DieMeistersinger)搬上歌劇節舞台。華格納家族內部權力交接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據知情人披露,其內部爭鬥的險惡情節,毫不遜色於任何一部肥皂劇中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場面的描寫。

拜魯伊特音樂節聚集了世界名流,華格納歌劇協會成員和資深音樂評論家等等。早期的拜魯伊特音樂節主要上演著名的作曲家和不少青年音樂改革者的作品。如布魯克納(Bruckner)、柴科夫斯基(Tchaikovksy)、貝爾格(Berg)、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和巴托克(Bartok)等。然而近年來,音樂節風氣漸趨保守和僵化。例如今年歌劇節上演期間,由富有改革精神的德國導演克利斯多夫•施林根席夫(ChristophSchlingensief)執導《指環》(坦克雷德•多斯特創作),演出期間,從觀眾席上頻頻發出尖銳的口哨和吹噓聲。這場景引起不少音樂界人士的深思。

評論家指出,拜魯伊特音樂節正是需要像克利斯多夫•施林根席夫這樣具有時代氣息,敢於向“神聖”的華格納作品和保守的劇場文化傳統挑戰的導演。不僅如此,參加拜魯伊特音樂節觀眾的思想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欣賞華格納那些“空虛”、“懷舊”的歌劇意境中。如果拜魯伊特歌劇節的文化環境不能與時懼進,其前景不容樂觀。

中外著名音樂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