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領

曲領。 曲領也。 趙國人。

jū lǐng ㄐㄨ ㄌㄧㄥˇ 拘領
曲領。古人帽子下垂,用以繞頸。《荀子·哀公》:“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其政好生而惡殺焉。” 楊倞 註:“務,讀為‘冒’,拘,與‘句’同。曲領也。言雖冠衣拙樸而行仁政也。”
作者: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漢族,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周朝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