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磚

拍磚

拍磚,是指在現代網路的BBS上發表批評和反對的意見。

簡介

網友上傳的圖片希望拍磚網友上傳的圖片希望拍磚

要說“拍磚”,得先說說何謂板磚,板磚學名磚,俗名磚頭,乃黃土和水的混合物也,經水淹火燒而成,此物性格分明,頭角崢嶸,可蓋房,可砸人,可自衛,就地取材,用處多多。所以漸被網民相中,成為BBS上攻擊性常規武器也。 就是發表反對和批評的意見。
論壇的存在和發展就是靠壇友們不斷的發帖、回帖。發帖回帖有很多種類型和方式,其中大多數都是一團和氣的灌水。偶爾會有一個表達不同看法的回帖,看到與自己看法不同的帖子後又予以反擊這就形成了討論或者爭論,這就是拍磚。拍磚的初衷是提出反對的看法,使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說白了就是誰也不服誰的文字型現

來歷

磚分青紅皂白、三六九等,毋庸置疑,愈煅燒得久、愈經歷風雨愈可能是好磚,網路論壇BBS起步很晚,天涯社區也不例外,也沒有好磚。早前的網路只有聊天室,當天涯是聊天室的時候我們也在,那時候財神、師爺、納蘭都在學著發帖,當然還有更早的傳教者阿櫓、刀風、一凡,看見人家發一帖就砸一帖,然後就孜孜不倦的教誨,那會兒管叫“砸帖”。櫓、風、凡們一路從天涯網易新浪走過來,一邊辯論著自己的“砸帖”現象是好是壞,一邊稱呼為“版砸”現象,並戲稱他們自己為“臭石頭”,不知是其中的誰嫌石頭名稱不好聽,有著不經雕鑿的嫌疑,也剛好那時候社會上正在大興建設大搞房地產開發,網上批露某地方毀田地辦窯廠,政府要懲治那類事件,事件人辯解時有句名言叫“燒磚也是為建設”,他們就興起把“搬石頭砸帖”改稱為“版磚”了。“版磚”稱呼比較死板,緣於他們都是江南修士,根據“片兒川”的杭州兒字腔調,諧趣的改為“版兒磚”。砸得久了,估計是厭煩了,也把死板的磚比做“板磚”了。後來才讓這個詞語廣為流傳,以至於讓紙媒沿用,據說這撥人從不以是哪個網站的人自居,也據說他們這撥人也經常換了馬甲在網易活躍,好象他們中有人在去年提出了“拍磚不如搗蠱”,發展搗蠱學說,估計以後“搗蠱”這個網路動作辭彙又會在網際網路流傳。

來源

北魏永安年間(528-530),莊帝的母,太傅李延寔被任命為青州刺史,臨行前向莊帝辭行。莊帝對他說:“青州地方有‘懷磚’的風俗,世人號稱難治。舅舅此去可要小心從事,別辜負了朝廷的委託。”當時,黃門侍郎楊寬站在莊帝旁邊,不明白“懷磚”是什麼意思,下來後私下裡向舍人溫子升請教。溫子升說:“我聽人講,莊帝的哥哥彭城王做青州刺史時,曾詢問當地風俗,有位從青州來的賓客說:‘齊地的百姓風俗淺薄,喜歡高談闊論,追逐名利錢財。凡新太守初次上任,他們都懷揣磚頭,俯首叩頭,以表示讚美歡迎之意;一旦被人接替離任歸京,便用磚頭砸他。’這是說青州人擁護和反對一個人的態度,就像翻轉手掌一樣變化快速。懷磚一詞的意義就是由此產生的。”如今“拍磚”的風氣,源出於彼,是山東人的專利。今人創造辭彙的想像力,其實古已有之。其具體操作,不過是將原來揣在懷裡的磚頭,拿到網路上來亂砸一通罷了。

“拍磚”起初主要是用在論壇里,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新詞語大詞典1978~2002》解釋為:“〈動〉,在BBS(電子公告板)上發表批評他人的文章。”論壇中當某人發起一個話題,即發一個“主”,其他人的回覆就叫作“跟帖”。回帖越來越多,就像蓋起一座樓一樣越來越高,所以把“主帖”的發布者叫作“主”,其餘人的跟帖行為稱作“蓋樓”。眾所周知,實際生活中的“樓”一般是用“頭”蓋起來的。磚頭既可蓋樓,也可砸人。在跟帖中持反對批評意見,就像是用磚頭砸人,故稱為“拍磚”。

改編詞句

諾基亞:拍磚以人為本!
飛利浦:讓我們拍得更好!
步步高:世間自有公道,拍轉總有回報!
海爾:拍轉要拍扁,真誠到永遠!
愛多:我們一直在拍磚!
樂百氏:一個拍轉要經過二十七次淨化!
麥氏速溶咖啡:論壇拍轉,意尤未盡!
雀巢咖啡:論壇拍磚好極了!

磚頭磚頭

百氏可樂:新一代的論壇,新一代的拍磚!
聯想:論壇失去拍磚,罈子將會怎樣
安踏:我喜歡,我拍磚!
立邦漆:論壇拍磚,處處放光彩。
農夫山泉:網易拍轉,有點甜。
惠泉啤酒:想拍磚嗎?拿斑竹來。
玉蘭油:我人可以證明:你看起來拍得更好!
大寶:哎,又拍我的文章。
我的讓我老爸拍了。
我對我老婆說你也找個文章拍一磚,嘿,她還就認準我的了……
拍磚啊,明天拍。
拍磚啊,天天拍。
蓋中蓋:自從我拍了磚,嘿~~~腿不疼了,腰不酸了,走路也有勁了……
衛慧:論壇一拍轉,我下邊就濕了!
魯迅:不在拍轉中爆發,就在拍磚中滅亡!論壇拍磚連廣宇,於無聲處看拍磚!
徐志摩:輕輕地我來了,拍了一下,不給你一絲喘息。
魏巍:朋友,你在上網的時候,可曾想到那裡是愛拍磚的論壇?
北島:拍磚是論壇的通行證,亂彈是拍磚的代名詞!
錢鍾書:城外的人想進去拍磚,城裡的人想出來拍磚。
王朔:今個就要拍磚,拍的得就是心跳,拍轉看上去很美,過把癮就死。
葛優:(論壇拍磚)沒完沒了!
宋丹丹:拍你沒商量!
陸毅:不拍磚,永不瞑目!
徐靜蕾:將拍磚進行到底!
老正大綜藝:不拍不知道,拍轉真奇妙!
青春萬歲:所有的論壇都來吧,讓我拍了你們!。
快樂大本營:快樂大本營,拍磚好心情!
鬼子小隊長:高家莊的,不拍磚,我的不出兵。
胡漢三:我拍磚手又回來了!
阿Q:喜之狼拍得,我拍不得?
大話西遊:(1)熟歸熟,亂拍磚一樣告你誹謗! (2)拍轉需要理由嗎?需要嗎? (3)就因為你會拍磚,所以才比我高那么一點點 (4)你想拍磚你就說嗎!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要拍轉呢!
蘇軾:左拍磚,右拍磚,亂彈聊發拍磚狂! 蘇軾:我也要拍磚,此事古難全。
陋室銘:論壇不在大,有拍磚就行。
柳宗元:待到論壇不拍磚,家祭無忘告乃翁。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亂彈之悠悠,獨愴然者拍磚!
李白:十天拍一人,拍磚不留情!
李清照:昨夜拍磚論壇,好懸好懸,卻是一場春夢。
庾澄慶:讓我一次拍個夠,給你一磚。
任賢齊:對面的磚頭拍過來,拍過來,拍過來。
成龍:讓我將心中最溫柔的文章給你,在你最需要拍磚的時候……
那英:借我借我一塊磚頭吧,讓我把這文章拍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劉歡:路見論壇一聲吼啊!該拍磚時就拍磚呀!
齊秦:無情的雨,輕輕把我拍醒,讓我的文章也從此被否定。
崔健:我曾經拍個不休……
陳淑樺:早知道挨磚總是難免的,你又何苦與文章情深……
鄭智化:他說風雨中這點磚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為什麼?
王傑:拍磚的感覺,就在論壇的前方
林志玄:為了文章孤軍奮鬥,早就吃透了挨磚的苦。
王菲:磚與痛的邊緣
迪克牛仔:常常責怪自己,當初不應該。常常後悔沒有,把你拍下來。
羽泉:BABY,為了這次拍磚,昨夜我想你想的無法入睡。
蔡琴:像一陣細雨,拍在我心裡

評價

灌水”和“拍磚”這兩個詞是中國網民對世界網際網路文化的一大貢獻。其語言風格生動活潑、風趣幽默,具有鮮明的“網言”特色而頗受網友青睞。然而對這兩個詞的準確含意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的說法,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依筆者所見,“灌水”、“拍磚”一般是指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網友相互間對某些問題的交流溝通,前者傾向於對所討論問題的支持性,後者則重於對所討論問題的批判性。這種表達方式具有事實性、說理性、平等性、直接性和互動性特徵,因此較易為人們所接受並大受網民歡迎。

中國作為開發中國家,網際網路的起步較晚,但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在加快提速。據CNNIC報告,截至2007年12月,中國網際網路普及率增至16%,網民數已增至2.1億人,年增長率達到53.3%,正處於“網民快速增長的階段”。面對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灌水”和“拍磚”的網民群體必然越來越大。在“以人為本”,“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今天,是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和開放的心態去歡迎它的到來,還是僵化保守、墨守成規;是重視這一群體、主動與網民朋友融為一體,還是或勿視否定、或品頭論足、循規蹈矩作“壁上觀”。

事實上,不管你願意與否,網際網路正以革命性的手段,改變著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傳統的行為方式。一個觀點的提出,一件事情的發生,都可以在一瞬間傳遍世界。領袖與平民、官員與百姓在信息的擁有上,不再有距離的分野和快慢之別。因此,“順應時代要求”,“重視網上民意”越來越成為“親民政府”一個必然而理性的選擇。去年在網上反映的山西“黑磚窯事件”就是中央高層根據網上民意及時作出相關決策的一個典範。近期突然發生在南方涉及19個省市地區大範圍的冰凍雨雪災害,正是因為信息透明、傳播及時才最大程度地穩定了國人的情緒。
相反,我們有些同志視網際網路為“洪水猛獸”,對網民的“灌水”和“拍磚”不以為然。要么動輒禁止、刪除,要么不理不睬、不置可否、敷衍塞責、消極應付。華南虎事件便是一例。直到今天,在省政的批評下網民才看到了某新聞“始作俑”者一個遲到的“致歉”,而且“謎底”仍然沒有揭開。勿容置疑,由於網際網路是一個開放性的信息平台,難免“良莠不齊”、“泥沙俱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疏”,而不是“堵”。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幹部積極參與、正確引導、虛心“納諫”、真心改過,在與網民“灌水”、“拍磚”的互動中增進共識,增加理解,增強感情,使網際網路真正成為聯繫民眾、凝聚民心、傳播“真、善、美”,抨擊“假、醜、惡”的重要平台,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陣地。

紀言評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