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

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

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成立於1893年,每年,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都承辦愛爾蘭南方高爾夫業餘選手競標賽。

基本信息

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

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
LahinchGolfClub
球場開業時間:1892年

標準桿:72
球場風格:林克斯
錦標賽長度:6697碼

設計師

阿利斯特·麥肯茲、老湯姆·莫里斯、喬治·吉布森、馬丁·霍特里。

球場簡介

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成立於1893年,沿著大西洋輪廓建造的拉欣奇高爾夫球俱樂部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林克斯球場之一。經常被譽為愛爾蘭的“聖安德魯斯”。老球場利用自然地形,形成了大量出色的高爾夫球洞。盲果嶺,高沙丘,緊球道以及壯麗的大西洋美景,即使天才級的高球選手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年,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都承辦愛爾蘭南方高爾夫業餘選手競標賽。

球場設計

建於1892年的拉欣奇高爾夫俱樂部擁有無可比擬的獨創性。蘇格蘭軍隊當年曾駐紮在利默里克,幾位軍官在拉欣奇鎮海邊發現了這塊廣闊的沙丘地,於是決定建一座高爾夫球場。最初的設計只是沿沙丘地繞行,但1894年老湯姆·莫里斯對球場重新設計。莫里斯將這片林克斯土地視作最好的天然球場用地之一,此外,職業球員喬治·吉布森後來增加了幾個海邊球洞。不過球場最重要的發展階段在1927年,阿利斯特·麥肯茲把所有18洞遷移到更靠近海邊的沙丘上,增加了數個新果嶺,擴展了球道長度,最終形成今天的設計

發展歷史

拉欣奇能有今天的國際知名度是幾位設計師共同努力的結果。球場最著名的球洞——Dell及Klondyke均由莫里斯打造,而流線性的球場布局、策略性的擊球線路、絕妙而不尋常的果嶺組合則是麥肯茲在吉布森及莫里斯基礎上精雕細琢實現的。

球場遠處是擁有懾人美景的克萊爾郡海岸線,球場開局沿海岸線走向,在入海口被隔斷後,又沿海岸線回到鎮裡。開場洞中最亮眼的是3號洞,令人敬畏的開球過後,球道沿海岸線方向布局,最後到達巧妙位於高地的果嶺。接著便來到Klondyke及Dell球洞,這兩個由老湯姆設計的球洞無疑是愛爾蘭最著名的球洞。Klondyke球洞從海岸邊的山脊開始,球道位於狹谷之中,第二桿要盲打跨越巨大的Klondyke山丘,方能到達邊界牆腳下的果嶺。緊跟在它身後的或許是高爾夫運動中特點最明顯的Dell球洞。Dell球洞自1894年以來一直是拉欣奇的簽名洞,但爭議也由來已久。雖然開球只需一根短鐵,但目標果嶺隱藏在兩個陡峭的沙丘之間,只有果嶺前方沙丘頂部的一塊白色岩石指引旗桿的位置。

關於這些球洞是上乘設計還是僅出於離奇想法的爭論還在繼續,但毋庸置疑,6號、7號、11號、12號及14號是出類拔萃的。有望一桿攻上果嶺的四桿洞13洞則是麥肯茲的奇思妙想之作。果嶺被危險的沙丘包圍,吸引任何球手膽大的進攻,只有成功的開球才有機會把球放到位於凹地的果嶺上。“三明治”風格的9號洞是又一大亮點。傾斜的球道一路上升,細長的果嶺如刻在沙丘上一般,起伏不平。相比之下,儘管幾個結束洞有些暗淡,但整場球下來充滿挑戰性,能給人帶來樂趣及意外。

數十年來,俱樂部經歷過海濱侵蝕的問題,因此喪失了各種設計元素,也曾接受過愚蠢的改造建議。1999年,他們決定扭轉這一局勢,聘用馬丁·霍特里儘可能多地再現麥肯茲的元素。2003年完工後,球場的改變是巨大的,13個球洞都被改造,其中包括修建兩個新三桿洞及重建幾個已經軟化的由麥肯茲設計的果嶺。霍特里的改造工作是成功的,儘管幾十年來受到不同設計理念的影響,如今的拉欣奇球場依舊能讓打球者領略到高爾夫運動中最偉大球洞所帶來的考驗。

拉欣奇之於愛爾蘭高爾夫好比北貝里克之於蘇格蘭高爾夫,雖然不是這項運動的發源地,但卻是這項偉大運動的完美化身。對熱衷林克斯風格球場的人而言,它更是一塊聖地。或許它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場,但對那些沒有被拉欣奇球場打動的人來說,他們應當停止對偉大球場的尋覓,因為這項運動本來就沒有幾個比這更好的球場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