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科

拉斯科,位於法國多爾多涅省。發現於1940年,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價值,是研究舊石器時代藝術發展的重要例證。

基本情況

拉斯科(Lascaus),保存史前繪畫雕刻較為豐富精彩的石灰岩溶洞

位於法國多爾多涅省。發現於1940年。因洞中各種圖像種類繁多,製作方法多樣,被譽為史前的羅浮宮

簡介

拉斯科較為龐大,重要的繪畫遺蹟均集中於主廳和兩個主要洞道中。主廳面積為138平方米,洞壁上許多動物形象呈水平排列狀。廳中入口對面一塊崩裂的壁面上,繪有長達5米的大野牛,由黑線勾出輪廓,頭、腿和腹部的下沿也塗有黑色。尤其是野牛的頭部代表著拉斯科洞線描的最高成就。其他還有馬、母鹿棕熊怪獸等。在洞窟入口對面左側的中軸畫廊,其左右兩壁繪有牛、野驢和母鹿、野山羊等。“中國馬”位於右壁,以黑色勾出輪廓,棕色和黑色塗染。馬的腰身肥大,腿短且瘦勁,表現風格與主廳的繪畫迥然不同。在靠近主廳的一條洞道中,動物形象多為線刻,尤以側端井狀坑坑壁上的“人與歐洲野牛爭鬥”最為突出。
從主廳和中軸畫廊的繪畫形象看,每個階段的繪畫均排列有序,很少出現疊壓,圖像與圖像之間似乎有著某種呼應關係,很像是史前人在刻繪之先曾做過統一構思布局。據分析,認為該洞窟中各種形象屬14種相互繼承的風格。其主要圖像又歸屬3個階段:早期主要為單色線描,以主廳中的兩頭大野牛為代表;中期用黑色勾輪廓,紅、棕色塗染,以“中國馬”為代表;晚期主要用黑色繪製,以中軸畫廊左壁的大黑牛為代表。上述3個階段均屬於奧瑞納-佩里戈爾文化圈。拉斯科洞窟壁畫是研究舊石器時代藝術發展的重要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