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科洞窟

拉斯科洞窟,因石灰岩縫隙水流的侵透,在地質年代的第三紀形成由一條長長的、寬狹不等的通道組成大型的岩洞。

拉斯科洞窟

正文

這個洞窟因石灰岩縫隙水流的侵透,在地質年代的第三紀形成大型的岩洞。它由一條長長的、寬狹不等的通道組成,面裝飾著大約1500個岩刻和600個繪畫,有紅、黃、棕和黑等多種顏色,其中以外形不規則的圓廳——野牛大廳——最為壯觀。廳頂畫有65頭大型動物形象(馬匹、紅鹿、5米多長的巨大野牛等)及一些意義不明的圓點和幾何圖形。在這樣垂直的崖壁上作畫,必定要使用梯子和架子:事實上已經發現了安裝架子用的插洞。在洞窟的地面上,還發現了作畫用的木炭、顏料和雕刻工具等。對那些含碳材料放射性碳素的斷代測試表明,洞窟絕大多數的岩畫作品繪於約公元前15000年。
法國著名的舊石器時代壁畫洞窟。位於多爾多涅省蒙特涅克村。1940年始被發現,1953年進行了清理。
全洞分主洞、後洞、邊洞3部分和聯繫3個部分的通道。洞內壁畫約有 100多幅,保存較好。其中以馬最多,還有牛、馴鹿、洞熊、狼、鳥等,也有一些想像的動物和人像。畫面大小不一,長者約5.5米,短的有1米左右。畫面大多是粗線條的輪廓畫剪影,即在黑線輪廓內用紅、黑、褐色渲染出動物的體積和重量,形象生動,色彩明快,富有生氣。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是一頭被刺破胸膛的牛將獵手頂倒在地的構圖。洞內還有一些用尖利工具勾劃的淺刻畫。洞窟壁畫為馬格德林文化期的作品。邊洞出土木炭的碳14測定為距今15517±800年。洞窟壁畫反映了 1.5萬年前穴居的原始人類生活的情景,對研究舊石器時代人類的藝術創作歷史有著重要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