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麻鄉

抵麻鄉

抵麻鄉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中心部分,地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腹地,離惠水縣縣城約30公里,東與太陽鄉接壤,北與好花紅鄉、雅水鎮相鄰,南與抵季鄉交界,西與甲戎鄉、斷杉鎮相連。

基本信息

簡介

抵麻鄉 抵麻鄉

抵麻鄉東北經雅水鎮、擺金馬道可達縣城,西南經斷杉鎮轉甲戎、好花紅、三都也可通縣城。東西寬11公里,南北長13公里,總面積66平方公里。氣候適中,天災罕虐;冬少嚴寒,夏無酷暑;雨水豐沛,植被茂密;良田千疇,民風淳樸。

人口數據

現全鄉轄洛汪、公朋、擺亞、洞房、地關、舊寨六個行政村,有81個自然村寨。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全鄉共1384戶,6961人。其中,漢族4941人,布依族1583人,苗族437人。布依族以羅、陳、石三姓為主,而以羅姓人口占絕對多數;苗族以王姓為主;漢族則為雜姓,人口較多的有熊、禹、謝、張、賴、曾、危、毛、李、黎、余、顏、葛等姓。根據抵麻寨存清代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石碑記載,1805年前抵麻鄉無漢族定居,為布依族和苗族的世居地。自十九世紀中葉的鹹同年間開始,漢族陸續遷徙而來,主要是開墾石灰岩山沖和鄉境邊地定居。解放後,也有一些漢族通過土改的機會於布依族村寨定居。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7400
3863
3537
家庭戶戶數 1684
家庭戶總人口(總) 7371
家庭戶男 3834
家庭戶女 3537
0-14歲(總) 2444
0-14歲男 1273
0-14歲女 1171
15-64歲(總) 4505
15-64歲男 2377
15-64歲女 2128
65歲及以上(總) 451
65歲及以上男 213
65歲及以上女 23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266

歷史沿革

抵麻鄉秦漢時期屬於夜郎國的東南邊地;自漢初至三國,儘管地屬於牂牁郡夜郎縣,但還是行政管轄的邊鄉僻壤;魏晉南北朝至隋唐,為“南中大姓”謝氏(南謝蠻)的勢力範圍,其中唐代屬莊州(治今惠水縣北)清蘭縣(治今克度、羨塘一帶);五代至南宋屬南寧州,為“西南五姓蕃”(龍、方、張、石、羅)屬地;元、明、清為土司統治,其中明、清兩代為定番州屬下小龍長官司管轄。清代以前,基層組織為村寨頭人管理、長老裁決;民國後,政府實行保甲制度,村寨頭人多被政府任用為保甲長,傳統的村寨頭人管理、長老裁決被弱化。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定番州改為定番縣,抵麻屬定番縣南四區;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屬定番縣第四區洋泗鄉;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定番縣第四區照陽聯保;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定番縣改稱惠水縣,屬惠水縣同化鄉第5—8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至1953年屬惠水縣第五區同化鄉第5—8村;1953年7月改稱牛場鄉,1956年所屬第五區改稱雅水區;1958年11月至1961年8月稱牛場管理區;1961年8月至1984年3月稱牛場公社;1984年8月至今稱抵麻鄉。

當地特產

抵麻核桃

抵麻核桃核桃,又稱胡桃、羌桃,與扁桃、腰果、榛子並稱為世界著名的“四大幹果”。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製糕點、糖果等,不僅味美,而且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萬歲子”、“長壽果”。

營養成分:

當代自然療法大師莫里森博士推薦的強心食品中就有核桃。據測定,每100克核桃中,含脂肪50~64克,核桃中的脂肪71%為亞油酸,12%為亞麻酸,蛋白質為15~20克,蛋白質亦為優質蛋白,核桃中脂肪和蛋白是大腦最好的營養物質。糖類為10克,以及含有鈣、磷、鐵、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E、胡桃葉醌、磷脂、鞣質等營養物質。

烏骨雞

烏骨雞又稱武山雞、烏骨雞(Gallus domesticus),是一種雜食家養鳥。它源自於中國的江西省的泰和縣武山。在那兒,它已被飼養超過2,000年的歷史。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至於藥用和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因此硐房村養殖的烏骨雞被收青睞,成為抵麻鄉的土特產。

野生中藥天麻

公朋村老豹山山高林密,植被豐富,綿延數里,是天然的中藥場,其中以野生天麻居多。

天麻又名赤箭、明天麻,是蘭科植物天麻的乾燥塊莖。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另端有圓臍形疤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甘。冬季莖枯時挖出者為“冬麻”,質量較好;春季植株出芽時挖出者為“春麻”,質量較差。挖得後,除去地上莖及菌絲,擦去外皮,洗淨煮透或蒸熟,壓平,微火烤乾。潤透切片。以體實澤亮半透明者為佳。

經濟發展

全鄉地勢高寒,最高山峰海拔1381米,平均海拔約1200米,為惠水現的第二個高寒鄉。大部分地貌為高原台地,除公朋村外,其他村落之間相對落差較小;惟洞房村約有半數散居在石灰岩山沖狹坳里外,其他村寨均生活在高山台地的谷地田壩里。水源差,幾乎沒有河流,全鄉稻田主要靠望天水灌溉。不怕洪災只怕旱災,此外無其他自然災害。有森林面積近3萬畝,以松、杉、白楊、青槓(櫟)等用材林木為主。有耕地6531畝,其中水田4849畝,旱地1682畝。以種植水稻、玉米、豆類、小麥等為主;經濟作物有油菜、烤菸、辣椒、花椒等;傳統特產有天麻、杜仲、竹蓀等;水果有板栗、血桃、楊梅、梨、李等;名吃有臘肉、米豆腐、水豆腐、煎臭豆腐、米酒、五色糯米飯、清明粑等。

解放後,新建了兩座小型水庫,即冗乍水庫和擺亞水庫,蓄水量分別為20萬立方和10萬立方,可灌溉面積共800多畝。

科教文衛

建國前,抵麻鄉有一座寺廟(今學校),一座飛山廟(公朋),一座尼姑庵(雷坡),以及屯堡遺址多處。寺廟於1935年改建為“國民牛場國小校”,第一屆設兩個班,招收20多名學童就讀。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布依歌、山歌、儺戲、蘆笙舞、手工紡織、刺繡等。

現有國小四所,初級中學一所。

旅遊資源

抵麻鄉為高原台地與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的交接地帶,自然風景豐富獨特。其中數公朋—甲耳峽谷最具開發潛力,山谷交錯,流溪潺潺,高山林茂,古道幽幽,山屯與石板橋相映,地表水與地下河交接。此外,冗乍、擺亞水庫為繪畫寫生佳境;白岩腳至塘慶間山巔穿洞是探險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