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題錄鬼簿

《折桂令·題錄鬼簿》,元代散曲·小令,作者周浩。周浩慧眼單識,深有見於此,他為《錄鬼簿》題辭的這首《折桂令》,便是對元代曲家反傳統精神的一曲讚歌。

基本信息

名稱:【雙調】折桂令·題錄鬼簿  

 年代:元代  

 作者:周浩  

 體裁:散曲·小令  

 宮調:雙調 曲牌:折桂令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 題錄鬼簿 想貞元朝士無多⑴,滿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華,西湖富貴,總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⑵,鳳凰台人物蹉跎。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紙上清名,萬古難磨。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注釋] ⑴貞元朝士無多: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貞元年間柳宗元、劉禹錫等人力主革新,不久失敗。劉禹錫《聽舊宮中樂人穆氏唱歌》:“休唱當時供奉曲,貞元朝士已無多。” ⑵麒麟冢:王侯將相的墳冢。因冢上有石雕麒麟,故名。

[譯文] 遙想從前的名士才人已經不多,江山無限,時光如梭。上苑一片繁華,西湖有多少權貴,到頭來都化為塵土,被人四處唱說。墳冢里埋葬的人物生前歷盡坎坷,朝廷里的達官顯貴們終要被時間所埋沒。活著的時候怎樣,死了以後又如何?只有留在《錄鬼簿》上的清名,才永遠也不能消磨。

作品簡析

《錄鬼薄》一書,專為難入正史的元代曲家作傳。鍾嗣成在該書自序中,公然聲言:“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圭者,則其人雖生,與已死之鬼何異?”而讚揚“門第卑微,職位不振,高才博藝”的已亡名公才人為“不死之鬼”。這種不惜“得罪於聖門”的奇談怪論,表現了鍾嗣成將豪門權貴、正統文人學士與梨園曲家相對立的可貴意識。周浩慧眼單識,深有見於此,他為《錄鬼簿》題辭的這首《折桂令》,便是對元代曲家反傳統精神的一曲讚歌。

作者簡介

周浩 元末散曲作家。生平不詳。大致與鍾嗣成為同時代人。約生活於至元(1335—1340)、至正(1341—1370)年間。所作散曲,僅存小令《折桂令·題錄鬼簿》一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