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工人

技術工人

技術工人是指掌握一定技術的工人。技術工人大多是畢業於技術類院校,掌握一門專門的技術。他們有的是農民工的一部分,但是待遇各方面會比以往的農民工有很大的改善。一個國家的現代化,肯定是實體經濟的現代化。實體經濟現代化,則建立在產業工人隊伍的現代化上。工人技術等級標準,是衡量工人技術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是對工人技術培訓、考核、使用的基本依據,也是工人工資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簡介

技術工人技術工人
工人技術等級標準,是衡量工人技術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是對工人技術培訓、考核、使用的基本依據,也是工人工資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人技術等級標準,是按不同工種、不同等級制定的,包括“應知”、“應會”和“工作實例”三部分。
"應知”部分包括對某一工種、某一等級所要求具備的專業技術理論和有關設備、工具操作及安全方面的知識;“應會”部分包括對該等級工人所要求達到的實際操作技能;“工作實例”是用以表明該等級工人應達到的技術水平的實際範例。

概述

技術工人技術工人
從標準的方式來講,大致可分為三類:
(1)按照操作技能制訂標準。這一類職業有車、鉗、焊等機加工類工種,也有建築工藝美術類的工種。
(2)按照生產加工的對象確定標準。如藥品生產、輕工行業的部分工種。
(3)按照生產工藝流程制訂標準。這一類標準,化工行業較普遍。
技術等級標準的主要作用有:
(1)衡量工人的技術能力。根據標準內容的要求,通過考核,確定工人所具有的技術能力,其中包括掌握專業知識的程度和實際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情況。工人技術等級標準是對工人的就業、上崗(轉崗)、晉級進行考核的標準。
(2)確定工人的工資水平。我國工人技術等級與工資等級的關係一直很密切,工人經考核沒有達到某一個技術等級,就不能取得相應的工資待遇
(3)為培訓工作提供依據。職業培訓的培訓大綱、培訓教材等,均是根據技術等級標準的要求進行編制的,並據以指導企業對工人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使工人掌握技術等級標準中某一技術等級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4)合理利用勞動力資源的依據。勞動力資源的合理利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按照工人的技術水平分配生產任務,二是按照工人的技術水平組織生產班組的生產勞動。
現行技術等級標準有下列特點:
(1)職業範圍較廣,工種劃分較細。我國的技術等級標準無論從職業範圍,還是從工種劃分來說,都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幾乎所有工人或屬工人編制的人所從事的工作,都有相應的標準(壯工、普工基本除外)。1978年修訂工人技術等級標準時,統計到的工種達9100多個。
(2)技術等級標準的等級結構複雜。我國的技術等級標準,按照工種的技術複雜程式分成不同的等級系列,目前有四級制、五級制、六級制、七級制、八級制,也有分十級的,還有以一、二、三級分別做為起始級的。一般認為,有七、八級標準的工種為複雜技術工種,六級以下的工種為技術相對簡單的工種或熟練工種。在工業部門的技術等級標準中,最低等級一般為一級(少數為一級),某些工種(如檢驗工)需要從相關工種轉化,一般最低等級為四級或四級以上。在9100餘個技術工種中,實行七、八級的工種達4800多個,也就是說,我國半數以上的工種都是七、八級制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