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餘語

扶餘語是一種假定存在的東北亞古代語系,約於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5世紀左右在今日的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南部通行。扶餘語族包括了扶餘國、高句麗、東濊、沃沮、百濟(統治階層)等國家的語言,可能日本語族相關連,史書留下少量語言紀錄痕跡以外,我們對它所知的極少。這部份內容,包括有:扶餘語跟韓系語言(馬韓、弁韓、辰韓等古三韓的語言,百濟的被統治階層的語言及現代朝鮮語的直系祖先新羅語)的分別;扶餘語與靺鞨及通古斯語言的分別。

簡介

扶餘語是一種假定存在的東北亞古代語系,約於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5世紀左右在今日的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南部通行。扶餘語族包括了扶餘國高句麗東濊沃沮百濟(統治階層)等國家的語言,可能日本語族相關連,史書留下少量語言紀錄痕跡以外,我們對它所知的極少。這部份內容,包括有:扶餘語跟韓系語言(馬韓、弁韓、辰韓等古三韓的語言,百濟的被統治階層的語言及現代朝鮮語的直系祖先新羅語)的分別;扶餘語與靺鞨通古斯語言的分別。

關聯

扶餘語很可能源於中國東北一帶,然後隨著移民從北部移民到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有不少人嘗試把高句麗語、百濟語及現時的日本語系諸語連繫在一起(Beckwith 2004):在這種假設的前提下,大和族很可能是從扶餘國而來,而扶餘人的語言隨著地域的分隔,慢慢演變成為高句麗語、百濟語及古代的日語。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的白桂思(Christopher I.Beckwith)認為現時的日語仍然可以看到昔日的扶餘語的痕跡,而這一段日語及扶餘語系的連結最早於1907年為兩位日本學者所留意。白桂思(Christopher I.Beckwith)嘗試透過約140個含有高句麗詞語的地方面來重新構建高句麗語的發音。他發現:高句麗語在文法構詞方面與日語相似,例如:genitive -no及attributive -si。白桂思在他的《日本·高句麗語系的民族和早期中國》(TheJapanese-KoguryoicPeoplesandEarlyChina)一文中,闡述了有關高句麗人和日本人之關係的語言學證據。根據這些證據,他提出古代日本人(倭)和高句麗人的共同起源可能是在面向渤海的中國遼西地區的濊貊族;之後這個人群的一支向東越海到達日本,而過了幾百年後另一支則向東北遷徙,形成了高句麗人。只有這樣才可能解釋高句麗語和古代日本語的聯繫(內容發表於白氏新著:《高句麗語:日語在亞洲大陸的姐妹語言》Koguryo, the Language ofJapan’sContinental Relatives,2004),因此夫余語,高句麗語和日語遠古時代很可能屬於同源。據俄國籍的韓國問題專家Andrei Lankov介紹,白桂思教授的觀點已經被國際上大多數的語言學家所接受。(亞洲時報Asia Times網站2006年9月16日報導)

語言資料

具體的語言資料有《三國志?東夷列傳》的高句麗條目、《後漢書?東夷列傳》的高句麗條目與《日本書紀》等所記錄的零散高句麗語,而最重要的是由《三國史記》(1145年完成)〈卷三十七?高句麗地理志〉與〈卷三十五?新羅地理志〉所紀錄的高句麗地名中導出的高句麗語辭彙。至今已重構約有八十餘詞語,與周邊言語的比較研究顯示在辭彙上與高句麗語相似性最高的是古代日本語,其次是中世朝鮮語,而地理上較接近的通古斯語族差異相對較大。高句麗語中已判定的四個數詞與日語存在音韻上的相似,為日語起源的研究也提供了參考。

高句麗語

前-古日語

古日語

注釋

osagum

wusagi

usagi

兔子

mit

mil

mi-


utsu

itu

itu


nanin

nana

nana


poksa

puka-

puka


ta-

tani

tani

峽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