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

扣,從手,口聲。常作動詞用,意為從原數額總減去一部分,也有套住或搭住,扣留、扣押,器物口朝下放置的意思。有常用詞:扣子、扣人心弦等。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牽馬也。周禮田仆。凡田、王提馬而走。諸矦晉。大夫馳。注曰。提猶舉也。晉猶抑也。使人扣而舉之抑之皆止奔也。馳放不扣。史記。伯夷、叔齊扣馬而諫。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1. 用圈、環等東西套住或攏住;把門~上。

2. 衣紐:衣~。

3. 繩結:繩~兒。

4.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復蓋東西:把碗~在桌上。

5. 相符,符合:~題(符合題義)。

6. 強留:~押。

7. 從中減除:~除。~發(fā)。

8. 敲擊:~人心弦。

9. 食物經調味及預加工後,整齊排放入扣碗之中隔水蒸熟,然後主料復扣入碟中再潑上用原汁勾好的琉璃的烹調方法。

基本內容

食物經調味及預加工後,整齊排放入扣碗之中隔水蒸熟,然後主料復扣入碟中再潑上用原汁勾好的琉璃的烹調方法。

kòu

【動】

(形聲。從手,口聲。本義:拉住,牽住)

同本義〖rein〗

扣,牽馬也。——《說文》

扣馬而諫。——《史記·伯夷叔齊傳》

梁由靡扣繆公之驂。——《淮南子·泛論》

太子與郭榮扣馬。——《左傳·襄公十八年》

又如:扣馬(牽住馬,不使前進。也作“叩馬”);環環相扣;扣身(緊身,衣服緊貼身子)

捆綁;拘押〖bind;arrest;takein〗。如:扣搭(扣住,捆住);把殺人犯扣起來

假借為“敂”(擊)。敲擊〖knock〗

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荀子·法行》

扣石墾壤。——《列子·湯問》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宋·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扣扉(敲門);扣戶(敲門);扣門(敲門);扣扃(叩門,敲門);扣閽(叩擊宮門)

求教;探問〖askforadvice〗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扣問(向人請教;詢問);扣發(啟發;提出意見);扣請(扣問)

叩頭,俯首向下之稱〖kowtow〗。如:扣頭(叩頭);扣額(猶扣頭)

截留〖intercept〗。如:扣刻,扣克(截留財物,不按應發的全數發給);扣發(截留全部或部分不發);扣壓(截留擱置)

扣除〖deduct〗

逐日將本錢扣去。——《賣油郎獨占花魁》

又如:扣工資;扣分數;扣錢;扣抵(扣除抵償);扣算(過分地算計)

用紐扣固定或合攏〖buttonup;buckle〗。如:把衣服扣上;把皮帶扣上

kòu

【名】

結〖knot〗

紐結丁香,掩過芙蓉扣。——王實甫《西廂記》

又如:系一個扣

帶扣〖buckle〗。如:鞋扣

紐扣〖button〗。如:衣扣

通“筘”。織機上的主要機件之一〖reed〗。如:絲絲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細膩)

kòu

【量】

用於綑紮成束的檔案或帳折等物〖loop〗

勞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銀子往來的莊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螺紋的一圈叫一扣。如:擰了三扣

扣除

kòuchú

〖deduct〗減去〖總數中的一部分〗

稅款從薪金中扣除

扣發

kòufā

〖deprive〗通常指利用職權剝奪某人所擁有或應得的錢物等

扣發一個人的一周工資

扣分

kòufēn

〖deductschoolmarks〗減少應得的分數

扣關

kòuguān

〖sameas叩關〗同“叩關”

扣環

kòuhuán

〖jumpring〗卡簧,一種金屬絲環,末端相交處不焊接,用於聯接珠寶

扣擊

kòujī

〖knock〗敲打;擊打

愛國主義的鏇律激越澎湃,時時扣擊著我們讀者的心弦

扣留

kòuliú

〖detain;arrest〗用強制手段把人或財物留住不放

扣留一個有犯罪嫌疑的人

扣帽子

kòumàozi

〖label;brandsb.withunwarrantedlabels;putalabelonsb.〗把不好的名目硬加在人頭上

他瞪著眼給我扣帽子,說我鬧溫情。——郭光《僅僅是開始》

扣襻

kòupàn

〖buttonloop〗紐襻,也指形狀或功能像紐襻的東西

衣服袖子上好了,扣襻還沒有釘上

扣球

kòuqiú

〖spike;smash〗將排球以銳角猛擊入對方場地

扣人心弦

kòurén-xīnxián

〖exciting;soul-stirring;thrilling〗形容感染力很強的事物使人心情無法平靜

扣屎盔子

kòushǐkuīzi

〖discredit〗中國東北方言,比喻給人妄加罪名,進行誣衊

老工人戰青山聽他當面往嚴志宏頭上扣屎盔子,一股火騰地躥到臉上

扣殺

kòushā

〖smash(theball)〗比喻從極高位猛力叩打(如桌球、網球、羽毛球)

扣押

kòuyā

〖detain;holdincustody〗∶拘禁或扣留

被警察扣押的人

〖withhold〗∶扣留、壓下〖信件、材料等〗不發出

扣壓稿件

〖distrain;impound〗∶依法沒收或占有

扣押迷路的牛

扣眼,扣眼兒

kòuyǎn,kòuyǎnr

〖buttonhole〗套住紐扣的小孔

扣子

kòuzi

〖button〗∶紐扣

衣服上掉了一個扣子

〖knot〗∶指纏繞、圈結、彎曲、拴系的結子

打了扣子的細繩子

〖buckle〗∶皮帶上的扣環

-------------------------------------------------------

訂扣的方法有: "+"訂 "="訂 "×"訂

投一票

展開其他相似回答 (1) 隱藏其他相似回答 (1)

jiangpeiyi 2009-2-26 下午10:19:39 59.39.53.* 舉報 扣食物經調味及預加工後,整齊排放入扣碗之中隔水蒸熟,然後主料復扣入碟中再潑上用原汁勾好的琉璃的烹調方法。

kòu

【動】

(形聲。從手,口聲。本義:拉住,牽住)

同本義〖rein〗

扣,牽馬也。——《說文》

扣馬而諫。——《史記·伯夷叔齊傳》

梁由靡扣繆公之驂。——《淮南子·泛論》

太子與郭榮扣馬。——《左傳·襄公十八年》

又如:扣馬(牽住馬,不使前進。也作“叩馬”);環環相扣;扣身(緊身,衣服緊貼身子)

捆綁;拘押〖bind;arrest;takein〗。如:扣搭(扣住,捆住);把殺人犯扣起來

假借為“敂”(擊)。敲擊〖knock〗

扣之其聲清揚而遠聞。——《荀子·法行》

扣石墾壤。——《列子·湯問》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宋·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扣扉(敲門);扣戶(敲門);扣門(敲門);扣扃(叩門,敲門);扣閽(叩擊宮門)

求教;探問〖askforadvice〗

扣其鄉及姓字。——明·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扣問(向人請教;詢問);扣發(啟發;提出意見);扣請(扣問)

叩頭,俯首向下之稱〖kowtow〗。如:扣頭(叩頭);扣額(猶扣頭)

截留〖intercept〗。如:扣刻,扣克(截留財物,不按應發的全數發給);扣發(截留全部或部分不發);扣壓(截留擱置)

扣除〖deduct〗

逐日將本錢扣去。——《賣油郎獨占花魁》

又如:扣工資;扣分數;扣錢;扣抵(扣除抵償);扣算(過分地算計)

用紐扣固定或合攏〖buttonup;buckle〗。如:把衣服扣上;把皮帶扣上

kòu

【名】

結〖knot〗

紐結丁香,掩過芙蓉扣。——王實甫《西廂記》

又如:系一個扣

帶扣〖buckle〗。如:鞋扣

紐扣〖button〗。如:衣扣

方言集匯

粵語:kau3

客家話:

[梅州腔] keu5 gep7 kep7 kem2 gem1 gem3

[寶安腔] kiu5

[客英字典] keu5

[台灣四縣腔] kieu5

[客語拼音字彙] keu4

[陸豐腔] keu5

[東莞腔] keu5

[沙頭角腔] kieu5

[海陸豐腔] kieu5

潮州話:kau3

古典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為魚形,扣之則鳴矣。

《說文》牽馬也。通作叩。

說文解字

1.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

牽馬也。從手口聲。丘後切。

2.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牽馬也。周禮田仆。凡田,王提馬而走。諸矦晉。大夫馳。注曰。提猶舉也。晉猶抑也。使人扣而舉之抑之皆止奔也。馳放不扣。史記。伯夷,叔齊扣馬而諫。從手。口聲。苦後切。四部。

宋本廣韻

上四十五厚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苦後 上聲 開口一等 kʰəu khux/qov

去五十候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苦候 去聲 開口一等 kʰəu khuh/qow

拼音是kou的漢字

拼音是kou的漢字共有28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