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卡珀宮

托普卡珀宮

托普卡珀宮是土耳其最大的故宮博物館。該宮殿曾是奧斯曼帝國近500年的權力中心,現陳列著奧斯曼帝國無數國寶和伊斯蘭教珍貴文物。坐落在伊斯坦堡“金角灣”南岸的“皇宮岬”的山頂上。1474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1451~1481在位)下令始建,歷時4年建成。因建在拜占庭卡珀城堡遺址,故名。

基本信息

簡要概述

(圖)托普卡珀宮托普卡珀宮
托普卡珀宮博物館土耳其最大博物館,一座規模龐大的宮廷建築,位於伊斯坦堡的歐洲部分。這裡原有一座拜占庭時期的名為托普卡珀的城堡,因而得名。托普卡珀土語的意思為“大炮門”。整個宮有7座大門,4座朝陸地,3座朝海洋。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門面對聖索菲亞教堂,大門內300米處有一中門,兩門之間是皇宮的前院,中門內有花園。

建築結構

(圖)托普卡珀宮托普卡珀宮

宮殿有7座大門,4座朝陸地,3座朝海邊,正門面對阿亞索菲亞清真寺素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所在廣場。大門內300米處有一道中門,為皇宮的入口處。中門內為御花園,花園右側為御廚房、糧庫,左側經過“白人宦官門”則是素丹、嬪妃的內宮。花園深處的“庫貝阿爾特”殿,是素丹召集大臣議事之地。全宮可分3個內苑,其旁環繞著成組的殿堂。其中有名的殿堂有:遜奈廳、聖物殿、巴格達殿、覲見廳、索法清真寺等。後世素丹又沿博斯普魯斯海峽增建新宮5座,使“皇宮岬”深入海中。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闢為博物館。展館分聖物館、中國瓷器館、珍寶館、兵器館、御衣館、皇家識物館。聖物館珍藏有先知穆罕默德的牙齒、佩劍、手跡、印在磚石上的腳印,哈里發艾布·伯克爾和歐麥爾用過的寶劍,奧斯曼念過的手抄本《古蘭經》及麥加克爾白的聖土等。珍寶館收藏有以寶石鑲嵌的武器、寶石佩飾、特奇珍貴寶石、素丹寶石鑲嵌的寶座、純金燭台(重48公斤,鑲6666顆藍色鑽石)等。瓷器館收藏有中國自唐至清代名瓷,多達20700件左右,品種多樣。有些碗、盤印有《古蘭經》文,為明代所制。還有一座圖書館和書法展覽室,收藏有伊斯蘭典籍和名人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書法。展館展現了奧斯曼帝國優秀的古代文化成果。

主要藏品

(圖)托普卡珀宮托普卡珀宮
主要收藏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遺物。在土耳其伊斯坦堡。1892年設在穆罕默德二世於1478年建成的奧斯曼帝國宮殿內。因宮殿入口處置有大炮,故有托普卡珀(土耳其語的意思為“大炮門”)之名。1924年土耳其建立共和制後闢為國家博物館。占地面積80萬平方米。藏品約 8.6萬件。設有土耳其寶物館、歷代蘇丹服飾館、古代刺繡館、古代武器館、古代鐘錶館、中國日本陶瓷館、歐洲、俄國金銀陶瓷館、文書館等。陳列有蘇丹的王冠、寶座、盔甲,鑲有6666顆鑽石的有一人高的金制蠟燭、家具、裝飾品、日常用品、馬具等。文書館除收藏有15.3萬件檔案和2737件審判記錄外,還有手稿、私人檔案等。此外,還有不少伊斯蘭文物。展品反映了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的歷史和文化的珍貴遺產。中國、日本陶瓷館占地面積 2萬平方米,收藏有 2萬多件中國元明清時代瓷器,其中元青花瓷器有37件。元、明青瓷有176件。

鎮館之寶

(圖)托普卡珀宮托普卡珀宮

勺子鑽石,其重量高達84克拉,大小和名貴程度均僅次於英國女王王冠上的印度之星。傳說最早是個撿垃圾的人拾到,用它換了兩把木勺子。後被一商人發現買下,輾轉才進了皇宮,得以還其尊貴。因此稱作“勺子鑽石”。想必是取視錢財如糞土之意吧。

歷史記載

(圖)托普卡珀宮托普卡珀宮

伊斯坦堡天生就是美的,她不僅跨越在迥然不同的東西方文化的兩岸,而且見證了古老帝國的興衰。這座城市的建築中,到處能覓到歷史的影子。其中,托普卡珀老王宮最令人難忘。
宮殿建得有點“信馬由韁”
托普卡珀宮是15到19世紀奧斯曼帝國的中心,先後有25位蘇丹在這裡君臨天下,過著奢靡的生活。整座宮殿用雪白的大理石鋪成地面,奢華宏偉。脫胎於遊牧民族的奧斯曼,連宮殿都建得有點“信馬由韁”,不像古羅馬人那樣講究整齊規劃。順著臨海地勢,每代君王都可隨心所欲在宮殿側面或後面添加建築物,留下自己的痕跡,令這組在山丘上俯瞰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的建築物有些奇形怪狀。
據史書記載,最初的蘇丹剛搬進宮殿時往往住不慣,就在宮內空地上搭起帳篷,夜晚與明月清風為伍。後來的蘇丹當然都是在宮中長大的,終日享受著深宮內宅里嬪妃的且歌且舞和床榻之間的柔情,遊牧民族的野性早已不知所蹤。
御膳房陳列著中國瓷器
穿過托普卡珀宮的主大門,進入一個美麗的庭院,這裡曾連線著奧斯曼帝國的美食中心和後宮。庭院右面的御膳房,鼎盛時期有上千名廚工在這裡忙碌,為王公貴族和嬪妃提供美味佳肴。土耳其號稱世界第三大美食之國,這與托普卡珀宮御膳房對美食的精益求精有很大關係。
美食中心現在成了瓷器收藏館,陳列著歷代蘇丹的珍藏,其中還有中國明清兩朝的瓷器。想著當初宮裡的美食就是放在這些器皿中,端到蘇丹和蘇丹的女人面前,異國的陌生歷史在眼前的瓷器中變得生動起來。

(圖)托普卡珀宮托普卡珀宮

嬪妃曾多達1200人
位於庭院左邊的蘇丹後宮,宮內牆壁上貼著藍色調的瓷磚,上面是奧斯曼時期特有的圖案,纏繞著、綿延著,就像宮裡美人的妖嬈。後宮有300多個房間,據說可以住下幾千人。其中一間大概是后妃們聚會閒聊用的,挨著敞亮的視窗,擺著一張又一張的“美人榻”,色彩柔媚的輕紗從屋頂上傾瀉下來,讓人不禁陷入到神秘的遐想中:夜夜的輕歌曼舞,數不清的深宮怨婦,說不盡的愛恨情仇……據說,後宮嬪妃最多時,人數高達1200人。蘇丹後宮的最大特色就是“國際化”。奧斯曼帝國當初的勢力範圍擴大到歐、亞、非三大洲,後宮美人的來源有多豐富可想而知。
然而,再美的宮殿都會像後宮的美人一樣因年老而色衰,托普卡珀宮最終被拋棄了——一個蘇丹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沿岸建成新宮。這座新宮到處洋溢著歐洲氣息,金碧輝煌的慶典大廳,重達4.5噸的水晶吊燈悠悠垂下……當奢侈成了習慣,浪費成了家常,奧斯曼帝國也脆弱得像嬪妃嬌嫩的身子。新宮建後不到70年,奧斯曼帝國轟然而潰,最後一任蘇丹流亡,後宮佳麗也作鳥獸散,只留下美艷、清淒的新舊王宮,傾聽風雨刮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