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火醮

打火醮

打火醮是廣東省惠來縣十年一祭的盛大慶典的一項重要議事,旨在祈求神靈不讓火災降臨,突出的景點是在城隍廟前搭建一座華麗宏偉的醮棚,夜晚亮起千百盞燈火,有點輝煌若仙境的境界。其他活動有:在大街上罩上白布,街旁接連懸掛燈屏人仔;每個社頭都要演戲;有時還邀請藝人作特殊表演。較有特色的是演奏倒吊嗩吶。即表演者用雙腳掛於一橫桿上,頭部向下,同時吹奏大小不等的三把嗩吶。即鼻孔插兩把,口銜一把,吹奏出不同音色的優美鏇律。

基本信息

慶典由來

打火醮打火醮
惠來城“打火醮”由來已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1713),江西舉人龔日菊到惠來任知縣,他看到縣城居民大都住茅房草屋,常鬧火災,他認為惠來城背山面海,暴雨過後,滴水無存,屬火地,稱之為“水清龍骨現”。因此,倡議逢丙年“打火醮”,以禳除災祟。但事情未進行,他便調往別地了。新任知縣楊宗秉到任,得知“打火醮”是上任知縣的倡議,便於丙辰年始創“打火醮”。從此,逢丙年“打火醮”的習慣便延續下來,至1946年的丙戍年為最後一次打醮。新中國誕生後,此習俗便中止。2006年12月7日至17日,在惠來縣城舉辦"惠來縣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節"即每12年一次賽燈打火醮,弘陽民間傳統藝術.屆時景屏、潮劇潮樂皮影、花燈及舞龍、舞獅、英歌舞、踩高蹺、迤扈尮幕,鑼鼓,上刀梯,下龍口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表演將備受重視。

傳統節目

打火醮打火醮
舊社會惠來城“打火醮”比任何節日都隆重,一次長達十餘天,每次都在當年舊曆十一月擇日進行。各社頭請來潮汕各地的戲班,一連十天,通宵達旦演戲。街道兩旁鋪戶,裝飾有“踏水車”、“雙招財”等活動燈景,南門十字街至西門大街,長達半里,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非各地春節元宵游神所能比擬。
惠來城“打火醮”逢丙年舉行一次,在打火醮之前三年,各家各戶合養一頭或二頭豬,以備打火醮時酬神和宴請客人之用;各鋪戶則每月籌款,由各地段專人負責。
打火照原是惠來縣城傳統慶祝節目,類似廟會,原是十二年舉行一次,後因新中國成立,新政府提倡破四舊,打火照也被列入四舊之中,一時停辦,一停就是六十年,多少人已經把打火照這個傳統文化忘了,後生根本不懂什麼是打火照,許多傳說也只有上歲數的老人才能說出來.以前打火照是官府主辦,現在好像是和地頭老大,依老方法向各鋪頭集資,大概可能花費幾百萬。預計場面熱鬧盛大是過年不可相比的。屬實潮汕地區最盛大的地方特有節日。其他活動有:在大街上罩上白布,街旁接連懸掛燈屏人仔;每個社頭都要演戲;有時還邀請藝人作特殊表演。較有特色的是演奏倒吊嗩吶。即表演者用雙腳掛於一橫桿上,頭部向下,同時吹奏大小不等的三把嗩吶。即鼻孔插兩把,口銜一把,吹奏出不同音色的優美鏇律。此外,在迎神送神活動中,為了顯示神有靈,由同身作各種,驚險表演。如走火城(即同身在一片燒紅的木炭上面行走),咬犁頭(即同身口咬燒紅的犁頭),竹籃請水、坐刀轎、臥釘床等,使祭神活動增加熱鬧、神秘氣氛。
以上所記述的特殊謝神活動,在新中國建立前時有出現,新中國建立後就不曾見過。

旅遊資源

建國後因各種原因活動停止,後因盛世太平,於2006年以文化習俗重現,祈福盛世平安同時也成為一種旅遊資源。活動期間海外僑胞紛紛趕回惠邑,一睹民俗風彩。有人說這是迷信,迷信習俗只差一線,心不同則果不同。民俗的作用在於增加國家,社會以及區域凝聚力,只要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發展的,沒有拒絕的必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