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失明症

打折失明症

打折失明症,是盲目搶購打折物品的一種現象。表現為被打折力度所吸引,往往買回一堆沒用的東西。因此,還是按需購買商品,遇到這種活動一定要有理智,即使購買也要保持頭腦清醒,避免上當受騙。

簡介

打折失明症打折失明症

打折失明症(bargainblindness),是指遇到商家的打折活動就會失去理智,本以為可以省錢,卻買了一堆“揮淚大甩賣”的東西,結果回家一算,反倒花了更多的錢。

表現

打折失明症打折失明症

打折失明症的例子包括降價汽油的誘惑,其實當司機多開了5英里車到了加油站時,有可能總的花費還更高;還有往返火車票特價,其實單買兩張去程和返程票反而更便宜。

同樣,對於一周只去一次健身房或者健身頻率更低的人來說,辦一張健身房的會員卡可能比去一次付一次要花費更多。

就連免費的東西都有可能讓你多付意想不到的錢。比如,家具免費但運費自理,還不如買個新的便宜,或者鋼琴免費但是調音的錢超貴。

原因

首先有些打折商品並不便宜。如有的商場採取滿五百送四百,也有直接返利,有的甚至低到三四折,儘管如此,一件看得上眼的冬衣還要兩千多。其實這是商家掌握買主喜歡“貪便宜”心理,買商品總喜歡挑打折的,因此有的商家故意把商品價格提高,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打折,打折後跟原來賣的價錢相差無幾,可謂“換湯不換藥”,只是為了吸引買主採取的一種手段罷了。

其次,人們有從眾心理,一進商場,滿場打折聲聽得你暈了頭,看人家買了一樣又一樣,心裡弄得直痒痒,以為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於是乎,大包小包拿回了家。

第三,貪便宜心理占主導,以為打折商品買回家最划算,其實不然。只要仔細清理一下家中的東西,發現有些根本不需要的也買回了家,特別是衣服,過了這一季,這個式樣就過時了,衣櫥里又多了一件不想穿的衣服。買回的打折食品最後發了霉,只能扔進垃圾筒。

應對

打折失明症打折失明症

不少商家為了聚集人氣,會拋出誘人的折扣、獎品、贈品、返券甚至返現金等促銷手段,以此來誘導市民循環消費。而部分商家在進行銷售時,會在票據上註明“特價商品概不退換”、“贈品不包質量”等明顯屬於“霸王條款”的內容。但無論是“贈品”、“獎品”還是“特價商品”,商家都應當保證其質量,商家的上述“霸王條款”沒有法律依據。因此:

1、在參與商家的打折促銷活動時,儘量按需購買,並仔細查看價格、型號等商品相關信息。

2、對於超大物品或打包一起賣的東西,一定要看好保質期,因為商場經常用這種伎倆處理快要過期的商品。

3、作為有經驗的家庭主婦,尤其是到快過年時,千萬不要盲目搶購打折商品。今天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市場商品琳琅滿目,缺什麼買什麼,這才是購物的正確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