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文學

手機文學

 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革新,將傳統的文藝常態與新興的媒體相連,融合成嶄新的文藝樣式,而今已變成一個社會熱點。時下,“手機文學”正符合這樣的趨勢,以嶄新的姿態登上歷史舞台,使傳統的文字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煥發青春、乘風破浪,在全媒體時代中演奏出一曲靈魂暢想。

概念

(圖)手機進行文學閱讀手機進行文學閱讀

“手機文學”,簡言之,是以手為傳輸和閱讀平台、以語言文字為信息承載方式的文藝表現手段,是繼網路文學之後的一種新文學形式。它也是技術時代的產物,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技術革新與精神需求的結果。

2000年初,一位日本教師用手機連載的方式發布他的小說《深愛》 ,開創了手機文學的先河。2006年以來,隨著手機3G技術和智慧型掌上閱讀系統的日益整合與普及,手機文學逐漸突破了簡訊體裁的制約,其線上瀏覽方式和互動效果已顯著增強。它不僅成為文字的“閱讀”平台,而且透過電子書部落格、播客、微博、社交網路等新興媒介在手機上的移植,手機文學正發展成一種集文學創作與發布、轉載與傳播、閱讀與評論、反饋與回應、娛樂與監督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大眾文學樣式。

現狀

(圖)手機文學

服務模式剛剛起步

對於手機文學,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手機文學 ,嚴格地說,目前還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因為手機文學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不完善的過渡產品或輔助產品。因為手機的特徵目前還不適合大規模閱讀,長時間閱讀對讀者視力以及輻射的影響也很大,相對於網路以及傳統媒介而言缺乏競爭力。就其盈利能力而言,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出現業績顯著的運營公司,而且文學內容如果讓手機用戶付費是比較困難的,目前出現的多是手機網站的相關內容免費下載,但這有些多少帶有廣告性質。”北京君平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佟建軍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手機文學能走多遠

“現代文化的傳播離不開便捷的傳播手段和大眾文化消費市場。手機簡訊平台正好具備快捷又是大眾消費的兩個特點,從這個角度來說,手機文學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河南省百花園雜誌社主編楊曉敏表示,然而,手機畢竟是以人際關係為主的聯絡工具。從文字閱讀的角度來看,內容豐裕、趣味性、幽默機智、精小簡約等小品故事類的東西,才更適合大眾接受的需求。

近兩年來,像手機文學大賽參加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具有優秀文學特性的作品還是少見。所以,手機文學目前更科學的叫法是手機文化。因為就文學而言,楊曉敏建議,還應該著重培養寫手隊伍,研究手機文學比如手機小說與傳統平面媒介以及網路閱讀的差異及特性,讓手機文學內從通俗流行層面向雅的方向靠近;另一方面,要注重市場的孕育,隨著手機使用的普及,目前手機用戶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如何有針對性地培育成熟市場也是手機文學增值服務需要考慮的重點。也只有從這兩個方面下功夫,才可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手機文學。

東莞雜誌率先試水

2009年,5月15日,東莞市文聯與東莞移動簽署協定,聯合東莞知名打工文學雜誌《南飛燕》推出手機文學版。當天,東莞移動還推出了“萬人拇指創業計畫”,與其簽約的寫手可以通過原創簡訊、小小說以及建立簡訊互動圈子等方式進行收益分成,實現創業。

爭議

新媒介文學現象與身份定性

(圖)手機小說正在改變日本出版發行業界的舊有模式手機小說正在改變日本出版發行業界的舊有模式

美國學者馬克·波斯特認為,電子文化促成了種種“後”理論的產生。我們說,它同樣也促成了“後”文學景觀的產生。手機文學作為一種新媒介文學現象,與其說是對傳統文學的侵犯和僭越,不如說是文學作為文字文化在數字時代的延展和拓界,是後紙張時代和後文學時代雅俗共賞的文學景觀之一。

手機文學研究最大的問題是其身份的確認問題,它是否可以稱得上文學?其詩性品質何在?從目前現有的對手機文學的觀點和看法來看,有持完全排斥的態度,這種觀點堅守文學的邊界,認為手機文學乃文學的他者,斷然不是文學,其天生的娛樂性胎記和潛在的商業性目的,使它難以達到文學的升華和涅槃。(參見吳紅光:《簡訊文學研究綜述》,《襄樊學院學報》2006年第7期。)

不可否認,按經典的標準衡量,手機文學的文學特質的確弱,但弱不等於無,我們可以說它是不成熟的文學,但無法說它是絕對的“非文學”。其實,討論手機文學是否是文學是一時間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妨暫且懸擱。對它進行定性分析也許更明智可行。

從現有的文學格局看,紙媒文學網路文學和手機文學各自為政,但不是三分天下,三種不同媒介的文學不能平分秋色,它們的存在有梯次性,各有其層次和空間,各有其功能和地位。但在實際生活中,文化與文學的人群所屬並不如此分明。社會分層和公眾趣味理論認為,現代社會有不同種類的亞文化群體和不同趣味公眾,文化和公眾有不同的分層和偏好,但實際上人的趣味偏好並非涇渭分明、整齊劃一,往往有重疊之處,

各方觀點

(圖)手機文學手機文學

手機為文學擴大了發表平台,也降低了文學的門檻。其實手機文學非常講求修辭,頂針、比喻、雙關、誇張、排比用得淋漓盡致,充分顯示了修辭的智慧。—— 《南飛燕》主編 柳冬嫵

手機文學一直在無名狀態下傳播,沒有上升到文學的高度。——東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東莞理工學院文學院教授 黃忠順

手機文學將以適合手機閱讀的方式呈現。與網路文學相比,手機文學的創作和閱讀更具時效性、互動性和傳播性。——盛大文學CEO 侯小強

手機文學的發展尤其要注意錯別字的出現。不論哪種文學創作方式,我們都應該正確使用漢字,基本的文化知識不能變。——作家 劉震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