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寨鎮

房寨鎮

房寨鎮(Fangzhai Zhen)館陶縣轄鎮。位於館陶縣南部。面積47.0平方千米,人口2.76萬人(2002年)。轄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房寨村。1953年建房寨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位於縣境南部。面積44.9平方公里,人口2.5萬。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房寨鎮是館陶縣西南大門,轄房寨南、房寨北、北拐渠北、北拐渠西、郝前街、郝后街、橋口、王寨、西滸演、東滸演、伴導、南韓莊、屯裡、閆莊、羅徘徊頭、王徘徊頭、郭徘徊頭、韓徘徊頭、河寨一村、河寨二村、河寨三村、河寨四村、河寨五村、王莊、西孟良寨、中孟良寨、東孟良寨、孩寨28個行政村,有人口2.6萬人,耕地4.9萬畝,人均收純入3016元。該鎮農業基礎雄厚,農業總產值2.2億元,水利設施完善,東西乾渠可直引衛西乾渠水澆灌全鎮2萬餘畝耕地,鹽鹼地已有15眼深井灌溉;以優質紅富士早酥梨美國黑紅提葡萄為主的果園面積5000畝,年產鮮果180萬公斤,日光溫室大
房寨鎮優質蘋果

棚1490個,花卉苗木面積1000畝;蛋雞存欄190萬隻,肉豬存欄3萬頭;蘭狐、梅花鹿等珍稀動物養成殖正在蓬勃興起。全鎮大小企業35家,年創總值3.9億元,主要有鑄造果菜保鮮服裝加工皮革加工等,其中館陶縣超遠農機鑄造有限公司,年創產值上千萬元;房寨醬菜廠是館陶縣一寶“醬包瓜”的發源地,產品暢銷周邊十幾個縣市區。其他各類攤點780家,大小集貿商場4個,其中房寨鎮集貿市場,經投資擴建,已成為館陶縣南部最大的集貿中心,年貿易額上億元。該鎮有標準化初級中學2年,聯合國小4所,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齊全;衛生、郵政、電視、電力等配套完備。該鎮正以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小城鎮建設為契機,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和民營企業為新經營濟增長點,增加農民純入,為實現新跨越,擠身全國百強鄉鎮之列而努力奮鬥。

政治建設

房寨鎮召開領導班子會進行了安排部署,把“繼續解放思想,踐行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精心組織,紮實推進。為進一步統一思想,凝心聚力,高揚“抓發展、促和諧、建強縣”主鏇律,解決新問題,實現新跨越,奠定了基礎。
1、認識活動意義: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更好地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施科學發展的新實踐,努力構建和諧館陶、經濟強縣。
2、成立領導機構:由鎮黨委書記任組長,負責該項活動的組織領導。具體負責活動的策劃、協調、安排、指導和宣傳報導,真正把該項活動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3、加強宣傳造勢:利用會議、黑板報、標語、廣播等各種宣傳手段,集中力量對這項活動進行全方位宣傳。
4、實施統籌推進:把開展活動與當前的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兩不誤、兩促進。借活動的深入開展創新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思路,推進當前工作,以當前工作的推進效果驗證活動開展的效果,借當前工作的推進安排好活動,在推進工作中促進活動順利開展。

經濟建設

房寨鎮房寨鎮-農資超市

房寨鎮在創建文明生態村、“人與自然”和諧互動活動中,積極引導,使文明生態村創建更具“特色”。

房寨鎮河寨村根據穆桂英大破天門鎮的傳說,打造文化一條街,打響文化名牌。在展示上,堅持立體化。創建中,創建村力求做到街道硬化,兩旁綠化,牆體色彩化,空中亮化,總體美化。該縣277個村中,“村村通”的村達到224個,100多個村的街道實現了硬化。新建村文化廣場4個,植樹造林62萬株。2008年以房寨鎮為重點,搞好地栽黑木耳平菇香菇金針菇靈芝等食用菌和蒼山大蒜為主的地膜菜、間套菜優質蔥蒜生產;以大蒜大白菜等為重點,搞好夏季低成本加工增值生產。並抓好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注重名、優、新、特品種的示範推廣,搞好間作套種,提高複種指數,創出拳頭產品,體現品牌特色。

創建文明生態村,在人們創造環境、改善環境的同時,環境也改造了人。他們大力發展發展沼氣,把髒臭的雞糞變成了上好的有機肥,架起了該縣蛋雞養殖、蔬菜種植兩大產業的橋樑。

農業建設

房寨鎮房寨鎮-規模話養雞場
一是建設蛋雞生態養殖園。圍繞蛋雞產業提升轉型,按照“標準化、產業化、市場化”的要求,統一規劃、統一標準集中建設標準化生態養殖園。已建設偉仲禽業生態養殖基地、孟家娃原生態養殖基地等20個標準化生態養殖園,其中12家已通過省級無公害生產產地認定,高科技養殖區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園區生產的無公害雞蛋國家審定為“中國名優產品”。

二是建設蔬菜種植示範園。引進優質蔬菜品種,採用壽光蔬菜種植技術,建設蔬菜示範園,實施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形成了以南徐村鄉郭辛莊為重點的一批蔬菜示範園,目前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8萬畝,無公害標準化生產蔬菜面積達到了3萬畝。

三是建設精品果園。引進新品種、採用新技術,提高果品質量,大力培育精品果園,以形成了以房寨鎮伴導村為重點的一批精品水果種植村,精品果園種植面積達到了2萬餘畝。

館陶縣房寨鎮被評為農業科技示範場,房寨鎮推出的“營養卡”是土壤肥料站根據土壤化驗結果,開出的配方施肥“卡”,卡上詳細寫著植物名稱、土壤類別、測土數據、配肥數據等內容。通過這張卡,使農民對種什麼作物施什麼肥、施多少都一目了然。

土肥站農技人員還常常來到田間地頭,及早掌握農作物長勢及土壤狀況,幫助農民“尋病源、治病根”。房寨鎮北拐渠村農民賈風臣2005年種植的小麥出現黃葉病,3畝地只收穫1000公斤。第二年一開春,技術人員便主動找上門來,為老賈耕種的土地進行“體檢”,並且有針對性地開了“營養卡”:畝施二銨15公斤、45%複合肥35公斤、小麥配方微肥6公斤至7公斤。老賈嚴格按“藥方”施肥,種植的3畝小麥收成頗豐。

據該縣農技人員介紹,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後,不但能增強土壤的抗性,每畝地還可節約成本10元左右,產量可增加10%以上,2008年已推廣測土配方施肥3萬畝。

招商引資

2007年,該縣重點實施了黑龍港流域第六期、第七期農業開發工程,累計投入資金 268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207萬元,省財政投入504萬元,縣財政配套47萬元,農民自籌787萬元。先後在壽山寺王橋鄉和房寨鎮的 60多個行政村實施項目。在項目建設進度,工程質量、開發效益上,取得顯著成效。一是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明顯改善。全縣累計改造中低產田面積 6.4 萬畝,平整土地5萬畝,開挖溝渠 40公里,橋、涵、閘等各類建築物 360座,砂石路 631公里,植樹28.7 萬株,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 6.4萬畝,增加農田林網覆蓋面積 6 萬畝。二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通過項目帶動,組織了一大批科研人員和農技專家走向田間地頭,在項目區培訓農民1.5萬人次,示範推廣了二十多項深受農民歡迎的先進、實用農業生產新技術、新品種,使優質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加,有效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水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據測算,項目區的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比開發前增加 1.8萬噸,新增農業產值 1600萬元。三是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全縣共投入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 1050 萬元,扶持產業化龍頭骨幹企業7 家,金鳳市場民旺飼料三綠公司等一大批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有力地促進和帶動了農民增收。四是項目區農民收入明顯提高。隨著項目區水利、交通、市場等基礎設施的改善,農業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增強,特別是農民思想觀念的轉變,適應市場能力提高,農民收入顯著提高。據調查,項目區農民人均純收入與非項目區相比淨增200元左右,增幅達10%。

建設成果

一、畜牧業調強。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快以蛋雞產業為主導的畜牧養殖業發展。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飼養技術和硬體設施,提高蛋品質量,增加養殖效益,使標準化生產率達到70%以上,蛋雞存欄達到1900萬隻。加快推進蛋雞產業提升轉型,積極發展肉雞養殖,出欄要達到1200萬隻。同時,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突出發展生豬、奶牛養殖,引進新品種,對6家以上養豬場實施標準化建設;依託隆昌奶牛養殖廠,進一步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戶收入。

房寨鎮房寨鎮-小麥種植園
二、種植業調優。大力推行訂單種植、生態種植、無公害種植和標準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使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無公害蔬菜面積達到9萬畝,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3萬畝。以設施蔬菜種植為主,突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建設以房寨鎮為中心的萬畝林果基地,發展10個標準化生產示範村、3000戶示範戶,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種植鄉鎮、村,進一步增加種植效益。

三、產業鏈調長。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以工業化的理念經營農業,圍繞“向上做優、向下做深”的思路,立足蛋雞、蔬菜、林業等主導產業和優勢項目,做好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搞好產品包裝,實施品牌帶動,提高附加值,擴大市場份額。重點引導金鳳市場、偉仲生態養殖、民旺飼料、等一批龍頭企業,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發展上下游產品,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向深加工要增收。

四、新農村調高。以加快實施農村“八通”工程為重點,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逐步到位”的原則,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再有50個示範村達到“八通”標準,培樹發展16箇中心村、樣板村。同時,切實抓好“三個保障”、“三個入戶”工程,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教育機構

館陶縣房寨鎮郭徘頭館陶縣房寨鎮房寨國小館陶縣房寨鎮滸演聯校館陶縣房寨鎮聯合中學
館陶縣房寨鎮聯合國小館陶縣房寨鎮房寨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