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利品狩獵

戰利品狩獵

戰利品狩獵(Trophy Hunting),是專門為了獵物戰利品價值的行為。該方式在一些國家也是一種強有力的經濟手段,可以用來激勵保護野生動物並推廣保護的理念,但這一切惟一的合理性在於,它使保護行為行使者及當地社區受益。

概念

有償狩獵不等同於非法盜獵、亂捕濫殺,狩獵本身就是一種保護方式有償狩獵不等同於非法盜獵、亂捕濫殺,狩獵本身就是一種保護方式
戰利品狩獵一般被認為,是專門為了獵物的戰利品價值(通常是成年雄性的犄角,偶爾是皮毛或整個軀體),而不是為了食物而獵殺動物,區別於商業狩獵。類似的說法還有運動狩獵。

本質

事實上,戰利品狩獵或者合法的運動狩獵,並非亂捕濫獵,狩獵本身就是一種保護方式,即在不危害物種生存和不違反所在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律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狩獵活動為野生動物保護籌集資金。
美國博物學家理察·B.哈里斯在其著作《消逝中的荒野》中寫道,把任何從事狩獵活動的人都簡單地貼上“獵手”的標籤,很容易忽視隱藏在其背後的大量不同的動機,在生物學上造成的後果,以及與獵殺和消費野生動物相關的社會制度。

“現代運動狩獵”(即“有償狩獵”),獵人交納一定的費用,獵殺狩獵場內不超過合理獵取量的、已不參與種內繁殖活動的某種野生動物老年個體,如在加拿大可以獵殺北美棕熊,但是其每年獵殺執照僅限於過剩的數量。

現狀

國家林業局的資料顯示,自1984年第一家國際狩獵場開業後,截至2005年底,中國一共接待國際獵人1101人次,狩獵野生動物總數1347頭(只),每隻是誰打的都有花名冊。20多年來,從未出現過"多殺濫殺"的情況。只有在不了解野生動物種群變化規律的人看來,戰利品狩獵會使種群變小甚至導致物種的滅絕。例如,自青海省都蘭縣開展國際狩獵以來,狩獵量一直控制在0.33%以下,1988、1996和2009年三次對都蘭獵場調查的數據都表明這個額度沒有影響到種群數量。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發表聲明稱:“有節制的戰利品狩獵活動不會是對動物的一種威脅,而恰恰是一種能緩和人類和動物衝突的辦法,而且能給貧困地區的人們帶來經濟利益,從而增強他們對動物保護的支持。但是,鼓勵戰利品狩獵活動的同時,政府也必須對非法捕殺野生動物採取嚴厲措施。在新聞報導中常見的“盜獵”,屬於標準的商業狩獵,其目的是獲取作為商品贏利的肉、皮、毛,所以顯得“貪得無厭”,對動物種群的破壞很大,常常成為“濫殺”。

此外,戰利品狩獵也是非洲主要的產業,為非洲創造了巨額的收入,辛巴威則是戰利品狩獵者的理想之地。

爭議

美國女主播參與狩獵沒問題,只是美國女主播參與狩獵沒問題,只是“顯擺炫耀”犯了大忌,不該拿別人做不到的來證明自己。
2013年11月16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女主播梅麗莎·巴赫曼在社交網站推特上曬出了一張在南非狩獵時拍攝的自己與被她打死的雄獅的合影。國內媒體轉載後,此舉引發中國網民的口誅筆伐,紛紛指責梅麗莎的殘忍與冷酷。
其實,美國女主播梅麗莎巴赫曼參與戰利品狩獵本身並無問題。從其展示的照片中獵物從瀕危程度來說,也只有獅子是易危級,其餘都是近危或無危的,而且從外觀看也遵守了狩獵老年雄性個體的基本準則。雖然戰利品狩獵本身不存在問題,但她犯了獵人的大忌,顯擺炫耀。這個世界不同人對有爭議的事物看法與解決方法是不同的,不應該拿別人做不到的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