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兵

戢兵

戢兵,漢語辭彙。 拼音:jí bīng。 釋義:1、息兵;停止軍事行動。2、收起兵器。 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

詞目

戢兵

拼音

jí bīng

注音

ㄐㄧˊ ㄅㄧㄥ

引證解釋

1、息兵;停止軍事行動。

《左傳·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

唐 薛稷 《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

唐 佚名 《封泰山樂章·凱安》:戢兵天下安,約法人心改。大哉乾羽意,長見風雲在。

《新唐書·韋雲起傳》:“臣愚以為不若戢兵務農,須 關 中妥安,士氣餘飽,然後討伐,一舉可定。”

《藝文類聚·鋏》: 器用多品,詭制殊觀,亦有短鋏,清暉載爛,昔在先朝,戢兵靜亂,惟皇寶之,優而弗玩。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大沽前後之役》:“ 粵 督請戢兵以俟命。”

2、收起兵器。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一:“戢兵而入,一城獲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