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

戚家軍

戚家軍(又稱義烏兵、浙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戚家軍因為戚繼光從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基本信息

鴛鴦陣

戚家軍的鴛鴦陣戚家軍的鴛鴦陣

鴛鴦陣是戚家軍步兵的個人與單位的基本戰術養成,好比現代軍人必須要通曉熟練步兵班的戰鬥防衛與武器使用,不是什麼玄之又玄的神化八卦陣,而是實實在在的一種實戰套用陣形。小用於個人與行伍,大用於萬人對陣皆適宜。

小編制的鴛鴦陣有以下的三種主要變化。

左右分變二伍圖左右分變二伍圖

鴛鴦陣基本布置圖鴛鴦陣二伍各變小三才陣。

左右分變二伍圖左右分變二伍圖

鴛鴦陣左右分變。

戚繼光在與敵對陣,偏重於四四編組的方塊陣形,參照戚繼光著述的兵書也說明了這個傾向,是戚繼光行軍作戰的特色。戚繼光與戚家軍從南打到北,未嘗敗績。讓戚家軍從明朝中末期打到明朝滅亡為止,身經百戰。這才是經得起無數戰火考驗的實戰軍陣,簡單就是美。

以下是戚家軍最常套用的基本軍陣展開圖與說明。

此圖原為直立圖,限於篇幅只能橫擺。出營行軍與出營開赴戰場時的陣勢。

到達戰線後,由直陣展開為橫陣。展開完成聽號令立定原處。

臨戰前,此時二、三哨分出一半兵力前去本隊前方約一里處做為伏兵,中軍鳥桶隊及大銃隊往前走到主戰隊伍約一哨距離前方,單擺一線聽號聲開始放銃射擊。後哨的四哨,往前走到前哨距離約一哨遠處停止,作為二層兵力。布置在一、四哨左右的二、三哨,作為主戰的一、四哨兩翼護衛。

額外說明;戚家軍用的是鳥銃[chòng],但沒用到所謂的三段式射擊術。之後在北方練兵時,戚繼光在軍事教條上載明了所謂的三段式射擊法。

中軍鳥銃隊及大銃隊射擊完畢,聽號聲退回本營之內。主戰攻擊隊伍聽號聲點鼓前進攻擊。基本上,擺開的陣勢是以鴛鴦基本陣及三才陣為主,尤其是兩翼伏兵皆以三才陣為主要布陣戰術。戚繼光經常運用兩翼伏兵作為狙擊敵軍後路,以及阻截敵人援兵。行軍時更規定必須在來路布置伏兵,作為本隊遇伏時策應支持與阻擊敵軍。

裝備

攻擊陣式圖攻擊陣式圖

戚繼光的基層戰術單位是車或是隊,車營及輜重營是車,馬營及步營是隊。馬營及步營是第一線主力戰鬥部隊,全營官士兵全部掛精良甲冑上陣,車營及輜重營是輔助支持部隊,車正(含)以上官佐才有掛甲,車兵不掛甲。

戚繼光的部隊在明朝來說,火器比應該算是最高的,且用的是鳥銃,只差在重炮威力與數量均等少於京營。

初出直陣圖初出直陣圖

車營火器比為 43.60%,馬營火器比為 42.57%,步營火器比為 48.02%,輜重營火器比為 58.70%,其中以輜重營火器比最高。戚繼光薊州練兵編組的部隊火器數量及比例是同一時期全世界;最多量也是最高比的火器部隊,同一時期的歐洲正流行西班牙大方陣,單一大方陣規模相當於明朝的營,單一規模的西班牙大方陣配付的火器比為22.38%(不含炮兵)。日本戰國大名是以備為基本戰術單位,也是相當於明朝的營,一個戰國大名的備(百萬石大名本陣備例外)火器比為20.98%。此時的全世界只有奧圖曼的新軍(就是近衛軍)火器比約在30%以上還有得一比。

戚繼光的最基層戰術單位的車與隊的人員編組與武器配備可以搭配形成營陣或是自我獨立作戰,相比其它世界各國的基層戰術單位,較注重大軍陣的互相搭配,獨立作戰的職能相對弱了很多,這是明朝與其它國家在部隊編組上最大的不同點。

可以說,大明帝國的戚繼光薊州十萬兵,是當時全世界編組最先進,武器最精良,訓練最紮實,待遇最優厚的無敵雄獅。

戰績

戚家軍戚家軍

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比較有名的大戰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三千餘,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五千餘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入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經仙遊、王倉坪、蔡丕嶺四戰,共斬殺真倭兩萬餘,福建倭寇被一掃而空,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擊敗吳平手下的海盜三萬餘人,吳平逃亡海上。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三千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戚家軍火槍隊易步為騎,成為中國第一支火槍騎兵隊。戚繼光督陣薊遼期間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

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曆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將吳惟忠。

評論

戚家軍車營戚家軍車營

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還有鳥銃、倭刀、鐵甲,戚家軍的裝備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

要知道三十年之後的日本最強悍的領先世界同列的薩摩兵團,全軍有兩萬隻火槍,卻只有兩門輕炮,全日本到了江戶時代才開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現。而戚家軍作為一支地方軍隊,其火器的先進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機營。

戚家軍的紀律嚴明也是聞名天下,但凡出征時有擾民行為的一律斬首示眾,作戰驍勇、善待百姓,所以戚家軍無論在哪裡作戰都能夠獲得當地百姓的支持,苗瑤等非漢族明人勇壯都為之誓死效命。

渾河之戰 去的不是戚家軍是浙兵 只不過是戚繼光的侄子戚金在這支部隊里。而且他不是最高指揮官,戚繼光的戚家軍當時駐防地是在河北薊鎮,不在浙江了,部隊那是有番號的。還苦撐數日呢,渾河之戰只打了一天就結束了,有點常識好嗎。

首領簡介

臨陣前橫陣圖臨陣前橫陣圖

戚繼光(嘉靖七年1528年—萬曆十五年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民族英雄。初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調往浙江,招募新軍進行訓練,創立攻防兼宜的鴛鴦陣,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橫嶼、平海衛、仙遊等戰役的勝利,基本盪除東南沿海倭患。隆慶二年(1568年)調往薊州,加高加厚長城,修建空心敵台,創立步、騎、車、輜 重諸營,邊境得以安寧。萬曆十一年(1583年)調往廣東,後罷歸登州,不久病卒。戚繼光以捍衛邊疆為己任,屢克強敵,戰功卓著, 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等書傳世。

世界軍事史上最著名的軍團

在人類漫長的軍事歷史中,誕生了無數戰功赫赫、威名遠播的戰鬥軍團,從古羅馬橫掃歐亞非的羅馬軍團到驅逐匈奴封狼居胥的羽林軍。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誕生了無數名將的軍團們值得人們銘記與追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