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軍

白袍軍

白袍軍,也稱為陳慶之兵團,是以南朝陳慶之為將帥的軍隊。毛澤東主席對他十分欽佩。

統帥簡介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中國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主要戰役

公元525年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領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接管徐州。北魏派兩位宗室元延明、元X領兵二萬,在陟口一帶紮下營寨準備進兵,陳慶之得到訊息之後,逼近敵人營壘揮師直擊。一比十,這很可能是他所有戰鬥中實力比例與敵人最接近的一仗。戰鬥的結果,二元的兩萬人馬不過在一通鼓之間被陳慶之的兩千人馬擊潰敗逃

梁大通元年(527),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指揮100人擊破其前鋒。

後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頻繁,將士疲憊。有的將領建議退兵,他力主決戰。魏軍築就13壘以控制梁軍,他領兵夜出,破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其餘九壘皆潰。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領兵乘北魏徵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占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於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獲。

梁大通二年(528年)四月,魏北海王元顥來降,梁武欲利用其向北拓地,至不濟也能在魏梁間建立個防衛緩衝地帶,遂封元顥為魏王,以陳慶之護送北歸。具體目的地史書並未明說,是否要一直送到洛陽,也是未知之數。同年十月,陳慶之襲取魏銍城,鏇破滎城。

梁大通三年(529年)四月,魏元天穆率大兵東討邢杲,陳慶之乘虛北上,圍攻梁國(治睢陽),破魏丘大可7萬人。元顥於此稱魏帝,改元孝基,以陳慶之為前軍大都督。四月二十日,陳慶之進軍考城,破魏元暉業羽林軍2萬人。五月一日,魏大梁守軍望白袍而降。陳慶之遂引師西進,鞭指魏都洛陽。五月二十三日,在魏援軍趕到之前,破魏楊昱7萬人,攻陷滎陽。俄而率3000兵背城力戰,破敵援軍元天穆、爾東兆騎兵萬餘。隨後魏爾朱世隆棄虎牢,洛陽全裸於梁軍之前。五月二十五日,元顥入洛陽,改元建武。

然梁軍陷洛陽後,魏元天穆等又反撲,先後攻克大梁、睢陽,並由費穆率2萬兵攻虎牢,洛陽告急。陳慶之遂回師進擊魏軍,元天穆畏之而率4萬眾北渡黃河,費穆則率2萬眾降於虎牢。隨後,陳慶之收復大梁、睢陽,洛陽之危盡解。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並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

歷史疑點

七千白袍軍
陳慶之北伐軍總數七千左右,這一點基本上無異議,但兵種究竟是步兵還是騎兵?就當時的客觀條件,以及史書的記載,我認為陳慶之北伐軍的兵種既不是純粹的步兵,也不是純粹的騎兵,而是步騎兼有。
《資治通鑑》也採信“三千騎兵”的說法。後來洛陽失陷,陳慶之東撤時,梁書記載“慶之馬步數千,結陣東反”也說他部下步兵騎兵都有。大都認為陳慶之北伐軍步兵騎兵都有,大致上步騎相當。

三戰三捷
據《梁書.陳慶之傳》記載“遂至睢陽。魏將丘大千有眾七萬,分築九城以相拒。慶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壘,大千乃降。時魏徵東將軍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庶子二萬人來救梁、宋,進屯考城,城四面縈水,守備嚴固。慶之命浮水築壘,攻陷其城,生擒暉業,獲租車七千八百輛。仍趨大梁,望旗歸款。顥進慶之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仍率眾而西。”連破丘大千和元暉業兩軍。不過這段記載有兩個問題,首先,丘大千這種連正式將軍職號的偏將,不可能有眾七萬之多。之所以出現這種記載,有兩種可能。第一,梁書的編撰者站在南朝的立場,誇大丘大千的兵力,以突顯陳慶之的戰功;第二,據《梁書.陳慶之傳》記載,之前在徐州,丘大千曾和陳慶之交過手,結果被陳慶之一鼓而下,輸得非常狼狽,這一戰可能故意誇大軍數,好給自己壯膽。其次,元暉業戰敗被俘之後,魏諸城“望旗歸款”,這又是為什麼,僅僅因為陳慶之那七千多人馬戰無不勝么?陳慶之能夠僅率七千之眾北伐,一方面因為選擇了最適當的時機,另一方面,這七千兵馬本身是精銳應屬無疑。但是,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這裡就要提到元顥這位魏主了,元顥原本是北魏的北海王,父親北海平王元詳是獻文帝的兒子,孝文帝的弟弟,和孝莊帝元子攸是堂兄弟,是北魏的宗室近親,所以之前薛琡才主張“顥帝室近親,來稱義舉,其勢難測,宜先去之。”元顥在北魏官員之中還是具備一定號召力的,由於他的存在,陳慶之連勝兩陣之後,進展才可能那么順利,幾乎未遇抵抗,就進兵滎陽。滎陽一戰的經過,在開篇陳慶之北伐兵力時已經一併詳細分析過,不再贅述。唯一可能存疑的是當時滎陽守軍如果真是七萬精銳之師,為何不出城應敵,只是死守?當時北魏兩大主力軍團都不在河南一帶,很可能那七萬隻是號稱,或者即使真有七萬,也不象梁書記載的那樣是精銳。

元天穆的援軍
陳慶之在滎陽城外激勵士氣時,明言“虜眾三十餘萬”指的應當是魏軍總兵力,而不是元天穆在這一戰實際指揮的兵力)“元天穆大軍復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胡騎五千,騎將魯安領夏州步騎九千”,單前鋒兩部就有步騎一萬四千(這些數字我想還是很可信的,沒有什麼誇張之處),其中騎兵應有近萬,再加上後面還有元天穆的主力,則陳慶之至少要面對萬餘魏軍騎兵(實際騎兵數字應當在兩萬以上)。

世界軍事史上最著名的軍團

在人類漫長的軍事歷史中,誕生了無數戰功赫赫、威名遠播的戰鬥軍團,從古羅馬橫掃歐亞非的羅馬軍團到驅逐匈奴封狼居胥的羽林軍。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誕生了無數名將的軍團們值得人們銘記與追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